不少網友看到這個新聞標題第一反應是被嚇了一跳,了解具體情況後卻有不同看法。
“臥槽,看著標題還以為葉知秋犯什麼罪,嚇死我了。”
“沉迷網遊,嚴重到不讓玩就揮刀砍老子、砍自己,這...喪心病狂啊。”
“實在無法理解,這小孩心理不會是有什麼病吧?”
“生活遠比想象的更複雜,這種人真的存在。”
“雖然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也表示同情,但似乎跟葉知秋沒關係吧?”
“葉知秋就寫了個《誅仙》小說,被改編成遊戲運營,怎麼就毀她家庭了,這阿姨有點不分青紅皂白啊...”
“退一萬步說,這網遊合理合法,自己沒自控力沉迷,怪不得彆人吧?”
“兒子練廢了,又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找個目標大的發泄,推卸責任唄。”
網上支持葉知秋的粉絲、有判斷力的路人不少,然而,這件事的影響力遠比所有人想象的大。
不少隻看了采訪視頻、不知道前因後果,或者本就不想知道的網民,直接就在網上罵了起來。
“可憐的孩子!可憐的父母!支持他們維權!”
“這什麼《誅仙》就是葉知秋搞出來的,他必須負責任!”
“據說葉知秋通過《誅仙》賺了差不多一個億,吸的就是這些家庭的血!”
“我早就覺得,現在的網絡遊戲就是在荼毒小孩!”
“我家小孩也是!小學成績好好的,到了初中偷家裡錢去玩遊戲、買裝備!現在排名全班倒數,都是網絡遊戲害的!”
“這葉知秋搞個什麼小說遊戲就賺了1個億?這不犯法嗎?國家要嚴查!”
“還是個明星,這種劣跡藝人應該封殺!不能再毒害年輕人!”
網絡上鬨得沸沸揚揚,話題的火爆程度,甚至比《歌手》總決賽還要高出不少。
能夠理性看待這個事件的網友不少,但在“網絡遊戲”、“沉迷”、“荼毒學生”等字眼連在一起,立刻刺激到絕大多數人的神經。
加以出事家庭淒慘無比的遭遇,網上對其報以同情、或者對網絡遊戲同樣痛恨、又或者故意為之的網民,紛紛發表謾罵與批判。
每當“葉知秋負責”、“葉知秋毒害學生”、“必須給個交代”的評論出現,總是能得到高亮點讚,理性討論的聲音被覆蓋。
一下子,葉知秋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
華海娛樂對此的反應不可謂不快,然而這次也是深感情況的複雜和棘手。
自“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之爭”事件後,這是葉知秋第二次被卷入社會性的輿論事件中。
然而上次隻是一群眼紅的“傳統文學”作家發難,說到底爭論的範圍大體還在文學圈內,這次情況大不一樣。
社會影響太大了!
網絡遊戲這種東西,早在十多年前就爭議不斷,許多華夏家長更是對其深惡痛絕,早就成了一個幾乎無解的社會性問題。
“民意”的力量是可怕的。
藝人卷入這種事件,不論他之前多紅,一旦處理不好,形象大損甚至一夜垮台,絕不是沒有可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