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來到了九月下旬。
這段時間,葉知秋幾乎是泡在了《射雕》劇組中,對“副導演”這個角色也越來越上手。
對劇組演員來說,“葉導”兩個字也叫得無比順口了。
其實在之前,一眾演員對葉知秋作為副導演的能力是心存懷疑的,其實這也正常,畢竟他的年紀、經驗擺在這。
雖然心中這樣想,但眾人表麵上不會體現出來。
在這個圈子裡混沒一個是傻子,大家都知道葉知秋雖然是副導演,但這劇組裡要真論身份地位,說不準比正導演還要高。
從角色試鏡時就看的出來,葉知秋是真正掌管“生殺大權”的人。
至於導演張開成,反而有點輔佐葉知秋的意思。
對於這個角色,張開成倒是沒什麼意見,當初他連撲幾部作品,他都快淪落為專拍廣告片的導演了,要不是執導了葉知秋的《仙劍奇俠傳》,恐怕都翻身不了。
到現在,連拍兩部大熱的《仙劍》係列,他也算業內拍攝古裝劇的知名導演了,可以說是是華海娛樂一手培養的。
如果說先前眾人叫“葉導”是出於對身份的尊敬,隨著時間推移,葉知秋的能力與進步看在眼中,一眾演員逐漸變得心服口服起來。
一開始拍攝的時候,葉知秋多是在一旁觀察、學習,上手的情況很少。
畢竟拍戲不是兒戲,劇組的拍攝進度是有嚴格要求的,拖延一天就是不小的成本,不能胡來。
熟悉之後,葉知秋就偶爾上手,先是從一些比較簡單的場景拍起,再逐漸加大難度。
反正有經驗豐富的張開成在一旁“兜底”,其實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葉知秋上手的時候,一旁的張開成一直有在觀察,心裡是越來越吃驚。
——他適應的速度太快了。
其實一部戲的風格是極大受導演影響的,同一個劇本、同一批演員,由不同導演來執導,最終成片的風格有可能相差甚遠。
而導演本身的拍攝習慣也不儘相同,有的導演拍攝前就很清楚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效果,有的導演就比較喜歡“磨”,或者是邊拍邊想。
有時候拍著拍著來了靈感,就現場改劇本、台詞,又重來一遍。
遇上後一種導演,演員就遭罪些,畢竟同一段戲尤其是難度高的,來回拍那麼多遍還是挺折磨的。
張開成看葉知秋的拍攝手法,不太像一名新人導演。
有好些個場景,張開成覺得連自己都把握不準的,結果葉知秋掃幾眼就一遍過了,仿佛胸有成竹般。
好幾次後,張開成忍不住提醒了一下,有些畫麵可以多拍幾遍,留著備選。
認真看了一遍回放,葉知秋的回複是“達到心目中想要的效果了,沒必要”。
為了穩妥起見,張開成也湊上去看了幾遍回放,然後不信也得信了,但卻陷入了更大的迷惑。
他覺得,葉知秋對於鏡頭語言有一種近乎手術刀般精準的直覺,這個不是與生俱來,而是要經過大量實操才能形成的。
可葉知秋這才剛上手啊,哪來大量的實操經驗,從他稍顯生疏的手法就看得出來。
音樂就算了,導演這種理論加經驗學科也有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