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羅芙馨噗嗤一笑。
這可不是大姐窮命,這席夢思也就是彈簧床墊確實對脊椎不好。
彼時中國人慕洋,隻要是外國傳來的,就覺得好。這席夢思就是從國外傳來的,此時正在國內流行。但凡是有錢人家,都愛買這玩意,覺得高檔時髦。
但後來科學研究表明,彈簧床墊不利於人體脊椎,尤其是對老年人和青少年兒童,還會導致畸形。於是大家都不敢用了,轉而追究老祖宗留下的棕墊或硬板床。
吃完飯,兩人就到樓下大廳去跟馬廠長彙合。羅芙馨順便到總台退了房,把三人的行李都寄存在總台。
上午參觀完了紅雙喜,下午他們就得坐車回去。畢竟她周日晚上還得趕回學校上晚自習,不能耽誤功課。
老馬也是一身新穿戴,襯衫西褲黑皮鞋,裝扮的像模像樣。看到兩位女士也穿戴的整齊光鮮,尤其是小福星還穿著廠裡做的裙子,就是個活廣告,連連點頭。
汪曉東也早早的過來接他們,還特地叫廠裡的司機開了小車過來,以示隆重。
到了人紅雙喜廠裡,老馬和羅芙馨都開了眼,好這一間大廠,車才剛進廠門口就聽到縫紉機隆隆的聲音,機器都開著。廠房連成一片,進進出出的卡車頗為繁忙。又拉布匹輔料的,也有來拉成品出庫
的,一派紅紅火火之相。
倒是羅芙蓉臉上淡淡的,不以為奇。她在凱美麗早見識過了,論規模凱美麗不必紅雙喜小。
汪曉東帶著三人到辦公樓,出來一個副廠長接見了她們三個,跟老馬握了握手,談了幾句場麵上的官話,接下來就由汪曉東全權代表,領著他們三個去車間裡看設備。
這批設備目前還在使用,直接去車間看更直觀,也能更好的說明這些設備狀態良好,值得購買。
到了車間,由車間主任帶領,汪曉東陪著,一起進去參觀。
車間裡五十多台電洋車整整齊齊的排列成四排,工人們都低著頭勞作。洋車嘩啦啦響著,布條零零碎碎的送進去,做好的成品就跟流水似得出來,那速度,那效率,就彆提了。
看得老馬眼熱心熱,恨不得直接就把這些機器搬回福利廠去,把福利廠也建成跟這兒一樣的好地方,就會有做不完的活,賺不完的錢。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天天的熬著愁白頭,不知道從哪裡去找活,眼睜睜看著廠子一天天垮下去。
羅芙馨也覺得紅雙喜很有朝氣,雖然這批電洋車是要淘汰的老設備,可這會子瞧著狀態還挺好,至少能用。
不過是真好還是假好,她看了不算,得讓大姐看看。不僅要看,還得親自上去使使,用過才知道。
向汪經理表達了想要找台機器試試的意思,汪曉東立馬就答應了,還拍著胸脯保證,這些機器絕對沒問題。
怕紅雙喜的人以次充好,羅芙馨特地隨機挑了一台試試。
車間主任當場就讓工人停了活,讓羅芙蓉上去試試。
羅芙蓉瞧了瞧,這老機器跟她在凱美麗學的不一樣,凱美麗的機器是新的,比這裡的好。但用縫紉機就跟學武術一樣,是一通百通。她仔細看了看,又跟工人聊了幾句,就上手試起來。起先因為不熟悉機器,做的慢。可等她用順手了,三下兩下就把工人手裡那點活都給做完了。
本來人女工還擔心給她試機器耽誤自己做活,哪知這是個熟手,直接把活給做了。
做了幾件活,羅芙蓉就把機器還給女工。
“怎麼樣,這機器”老媽和小福星都急忙問。
羅芙蓉點點頭。
“還不錯,就是設備老了點,速度沒凱美麗的快。”
一聽這話,兩人心裡就有底了,麵露喜色。
見他們歡喜,汪曉東心裡也高興。那個姓柏的老板私下跟他說了,這筆買賣要是做好了,絕對少不了他的好處。就因為有這胡蘿卜吊著,他才鞍前馬後的幫忙,全力促成交易。
看過了電洋車,汪曉東又叫車間主任帶他們看鎖邊機和電燙機。這些機器福利廠可都沒有,瞧著很是新鮮。
一行人還在另一個車間看到了全自動繡花機,這是紅雙喜中外合資試點,剛從日本進來的機器。以前的繡花機雖然是多頭繡花,但隻能繡點小花樣,大了就不行。這台可機器不得了,能繡一米二的大花型,而且顏色可以達成八種,用電腦打版,真真的高科技產品。
想要繡什麼花樣,隻要掃描進去,放到電腦裡,用專門的軟件打好版,一摁鍵盤上的按鈕,這機器就自動在布上繡花,一絲一毫都不會錯。
好多以前做不了的複雜大花型,現在都能做了。光這台機器就花小一百萬呢
一台機器就一百萬,聽得老馬和羅芙蓉是嘖嘖稱奇。
汪曉東還跟他們炫耀,這一百萬就買了台機器。可伺候這機器還得花不少錢,譬如打版用的電腦,還有掃描用的掃描儀,這都是錢。廠裡還專門派人到日本去學習怎麼用電腦打版,這來回飛機票和學習是的住宿費,又是一筆。萬幸人日本公司打版的軟件是送的,不然還得花錢。
哦喲喲,這到底是國營大廠,財大氣粗。要是換成私營小廠,彆說買機器,就是買電腦和培訓的費用,就得肉疼死。
瞧這機器繡出來的花樣,真是不得不服。往常這麼大的花樣,機器不能繡,找人手繡那還得了,不得一年半載才完成。可有了這機器,插上電,一摁按鈕,嘿,半個多小時就給你繡好了。在對比設計稿一看,那是紋絲不差。
有了這樣的機器,那手繡的繡工繡娘們可就要沒飯吃咯。
這一趟老馬和羅家姐妹兩個可都開了眼,長了大見識。便是羅芙馨也見了許多前世沒見過的市麵,譬如這日本來的繡花機,又譬如這國營大廠的規模布局和管理經驗。
她二世為人,自以為比彆人見多識廣,可真等走出去了才知道,到處都是可學之處。果然老話說得好,人生處處有學問,活到老學到老。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