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公司和劇組的事務,楊若謙如往常一般回家,吃飯洗澡休息。
“你在看什麼呢?”
楊若謙吹乾淨頭發,走到客廳的時候,看到常芷晴正津津有味的看著平板,有些好奇的問了一句。
常芷晴雙擊屏幕,暫停了播放,轉頭笑道:“求職綜藝啊,你忘了嗎……你之前不是讓人事部的陸舒媛去參加一下?”
“哦對哦,居然還有這件事。”忙暈的楊總馬上想了起來,“我都差點忘了,好看不?”
“從節目效果來說,還是挺不錯的。”常芷晴分析的比較客觀,“節目組應該是精挑細選了很多不同領域的不同‘人材’,甚至故意選了一些……嗯,自信心和實力不太匹配的人上台。”
楊若謙點了點頭:“很正常,畢竟是綜藝,不是正常的社招或者校招,為觀眾服務還是擺在第一位的。”
常芷晴給楊若謙讓了半個身位,繼續說道:“有的時候是看到一個逆天求職者,恨不得所有嘉賓都一起圍攻他,好好挫一下他的銳氣;有時候是看到一個明明很不錯的求職者,但是就是有那麼一兩個嘉賓故意挑刺……總之節目組在拉動觀眾情緒這方麵還是做得很不錯的。”
聽上去還不錯……就是不知道陸舒媛能不能聽進去自己的話,多招一些“逆天”。
現在巋光集團什麼都好,就是太缺少拖後腿的人了。
當然,楊若謙需要的是那種很自信,但是能力不足的人,如果是故意惡心人的,也沒必要招進公司,看著小人得誌就有點膈應。
而且這種人大部分也完全不思進取,不願意嘗試不願意努力……那嘗試都不嘗試,怎麼弄出一些能虧本的大項目?
光是吃空餉吃工資吃食堂,對巋光集團來說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楊若謙坐到沙發上,接過平板,使用了藍牙投屏,直接把屏幕上的內容投到了客廳的電視機上。
“一起看吧。”
“你也看這種綜藝?”常芷晴又挪了一下位置,“還是說你真想從這個綜藝上給公司招點人?”
“說不定呢?”楊若謙沒說是也沒說不是,“我們公司招人本來就不拘一格,總是會在各種意想不到的地方給我帶來驚喜,說不定這個綜藝也可以。”
常芷晴開了句玩笑:“彆把你不敗金身給破了就行。”
趕緊破掉吧……
這是什麼重生者的主角光環嗎?
可是楊若謙真的不需要這種主角光環啊!
“哈哈,失敗很正常的啊,這個世界上哪有人能一帆風順的?”楊若謙聳了聳肩膀,“就是再厲害的人,肯定也或多或少會遭遇一點挫折吧。”
常芷晴古怪的看了一眼楊若謙,說道:“你不就是嗎?除了剛開始賣設備小虧那麼一點點,你還遇到過什麼挫折?”
上次大學輔導員聯係楊若謙,希望他幫忙解決一下就業問題,楊若謙大手一揮直接把所有人都招了進來。
結果呢?
哪怕是這些被篩選過一波的學生,招到公司裡麵之後都搞出了一個“私人定製”項目。
最關鍵的是,這個項目還吸引到了邵一奇的爹,他爹還專門拉了一大堆大老板過來,動不動就來一筆大生意。
挫折?那確實是一點挫折都沒有了。
楊總:“……不說這個了,這個綜藝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常芷晴疊起腿,笑道:“這是綜藝的第一集,爆點還沒那麼多,第一個是比較中規中矩的求職者。中等211本科畢業,成績中等,能力也中等……其實放在求職市場已經很不錯了,但這裡是綜藝嘛,你懂的。”
“話說你也可以去台下看看啊,作為巋光集團老板,節目組估計恨不得你過去一趟呢。”
楊若謙搖搖頭:“嘖,他們不是希望我過去,是希望我過去之後看看月府集團那邊的反應……我們兩家公司之間的矛盾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了。”
“話說,我們和他們的矛盾是怎麼產生的?”
“早就忘了……我感覺是多重因素的結合吧。”
就比如反月府魔怔人林曹,隻要提到月府集團就會產生應激反應,做出不理智行為……
說著,常芷晴雙擊了一下屏幕,綜藝繼續播放。
嘉賓席上,幾個服裝各異的嘉賓端端正正的坐著,用打量的目光看著台上正在演講的求職者。
七個嘉賓裡麵,有巋光集團的陸舒媛,有月府集團的某領導,甚至還有高耀集團的總經理。
和以往不同,成宇集團這次沒有加入綜藝。
針鋒相對的企業有兩家就可以了,再多就會影響觀感。
“嘖嘖,邵一奇他爹居然舍得把總經理這樣的人安排進綜藝裡麵?”
常芷晴一邊看一邊說道:“他聽說我們公司也要參加,所以才把總經理安排過來了……你是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想一窺我們招人的標準。”
其他公司想知道巋光集團的招人標準,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才能做到精準無誤招到這麼多人才的。
求職者和觀眾,特彆是那些被巋光集團拒絕過的人,更是非常希望看一下巋光集團的招募標準。
說到這裡,常芷晴忽然頓了一下,露出一個思索的表情:“話說,我們公司的招人標準到底是什麼?”
作為老板娘,她突然發現,好像自己也不太清楚楊若謙和人事部的招募標準是什麼。
公司也從來沒出過什麼文件,有過什麼硬性標準。
比如學曆,比如工作經驗,又或者其他的什麼東西。
隻是沒有規定就算了,甚至就連楊若謙本人的操作,全公司上下都沒一個人能看得懂。
有的時候能看到楊若謙招學曆很高,履曆極為漂亮的人進公司;有時候又招一些完全不明所以的人進公司,負責很重要很重要的項目。
比如負責《金海市首富》的副製片人,就是楊若謙在吃飯的時候隨便招的,連最基本的學曆和工作經驗都沒問一句。
指望員工從楊總的行為找到什麼規律,可以說是癡人說夢。
楊若謙看著屏幕,隨口胡扯道:“沒有硬性標準,隻要適合崗位,條件再差都可以招。如果不適合崗位,條件再好都不招。”
“你這話說的……”常芷晴忍不住吐槽一句,“這不是因為確認一個人適不適合崗位的成本太大,所以才有各種硬性要求嗎?”
從個人角度來說,高等學府畢業的學生工作能力未必就比成績差一些的求職者強。
可是從統計學,從概率的角度來說,在成績好的人群中選擇出適合崗位的員工概率會大於其他。
先規定一個硬性標準,篩選成本就會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