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8 數罪並罰_劉備的日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劉備的日常 > 1.158 數罪並罰

1.158 數罪並罰(2 / 2)

“將陳王寵與淮泗諸王,往來書信,悉呈甄都。”曹孟德已有定計“命侍禦史,上疏劾奏。淮泗諸王,陰結盟約,有違左官附益阿黨之法。”

“喏。”程昱領命。

所謂“左官附益阿黨之法”,乃是“左官律”、“附益法”、“阿黨法”等,一係列限製諸侯王權之律令總稱。

漢書高五王傳燕靈王劉建傳曰“自吳楚誅後,稍奪諸侯權,左官附益阿黨之法設。”

其一。“仕於諸侯為左官”。注曰“人道右上,今舍天子而仕諸侯,故謂之左官也。”今漢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出仕朝廷,稱右官,仕任諸侯,為左官。

前漢時,左右尊卑,涇渭分明。出仕諸侯,受諸多限製。譬如,不能居於京城,不能擢為朝官,諸侯犯法,需連坐論罪等。且不經中央派任,而私仕於諸侯,即為“左官罪”。漢書嚴助傳,記有外與諸侯私交,而被棄市之案例。

如此可知。薊王當初,不過十裡少年。萬幸求得“便宜行事”之權。且凡有封賞,皆上表朝堂,請天子下詔。故有“表賜”,“另表”二字。

其二。漢書諸侯王表曰“設附益之法。”注曰“封諸侯過限曰附益。或曰阿媚王侯,有重法也。”

乃指,朝臣交結諸侯,助其獲不正當得利,或受諸侯王賄賂,皆為“阿附受益”,重者亦被棄市。

其三。“諸侯王有罪,傅、相不舉奏,謂之阿黨。”

所謂阿黨,是指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報,則傅相有罪,重亦至棄市。

三罪之外,還有“出界罪”。

諸侯王,擅出國界,依法降為侯爵,或“耐為司寇司寇,戍邊禦寇二年,勞役之一種”,情節嚴重,可處死刑。

曹孟德,命曹黨群起上疏,劾奏淮泗諸王,犯左官附益阿黨之法。看似不分輕重,將三罪並列,欲數罪並罰。實則,玄機暗藏。

曹氏父子,欲大興“阿黨法”諸侯王有罪,傅、相不舉奏,則犯阿黨之法。輕者免官,重至棄市。

料想,淮泗諸相,遂為王太師門徒。且自赴任,治國安民,頗有政績。雖不至棄市。然阿黨去官,在所難免。

循二黨慣例。王黨去官員,必由曹黨補全。

如此,當可除徐州四相,暗通呂布之禍。

且曹孟德上層罪證,亦有取舍。涉及前朝傳位舊事,一概不提。淮泗諸國往來,則事無巨細,大書特書。

其用意,不言自喻。

奈何鐵證如山。尤其往來國書,皆有璽印,無從狡辯。書報甄都,朝野上下,一片嘩然。

正如“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阿黨法”、“出界罪”等。

削諸侯、抑豪強、奪相權。漢廷多措並舉,乃為最大程度,限製宗室王權。行中央集權。

涉及漢室大位。便是少年天子,亦不敢掉以輕心。

恰逢朔望大朝,百官列席。

董侯遂命禦史中丞荀彧,將侍禦史上疏,當殿誦讀。稍後,將淮泗諸王暗行不軌之罪證,公之於眾。

可想而知。必引口誅筆伐,群起而攻。

義憤填膺,乃至聲淚俱下,比比皆是。

見時機已到。董侯居高下問“太師,以為如何”

“回稟陛下。”王太師持芴奏對“淮泗諸王,犯左官附益阿黨之法。皆有實證,宜交有司論罪。”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真祖大人跑去當吸血鬼獵人了 觀世之瞳 零的時候 九天神尊 鬥羅之雷霆神王 栓Q!要命,夫人又被國家借走了 重生巨蟒:我從遊戲殺到現實來了 重生將門團寵,皇叔搶人了 穿越者之災 在離婚的邊緣瘋狂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