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李儒詢問道。
“好。”
“成。”
顏良和裴元紹不約而同的應下,誰也不服誰。
李儒通過小小的賭注,暫時將兩將的矛盾所化解,著實高明,讓陶安易頗為刮目相看。
初戰,公孫瓚雖然有所收獲,可卻折損大將,沒有讓公孫瓚感到高興,反而有些悶悶不樂,獨自喝酒。
“將軍,那黃巾軍已經摸透我軍底細,明日必定會派上盾兵占領界橋。”
“如若在橋上迎敵,恐怕我方並不占優。”
幽州軍,實力強勁的還是騎兵,又以公孫瓚親自統帥的白馬義從為首。
步兵實力並不強,對付普通的黃巾軍,還能與之一戰。
要是和那種裝備精良,戰爭素養極高的士兵打,還是沒有太勝算。
田豫聽聞這些年黃巾軍一直操練兵馬,肯定會有這等精兵,必定嚴加防範,提醒道。
“國讓,有何高見?”
公孫瓚詢問道。
“我們可以引誘對方精銳過橋,再用騎兵殲之!”
田豫提議道。
“好,國讓果真有大才!”
公孫瓚誇讚道。
公孫瓚麾下第一大謀主,便是這田豫,田豫為其出謀劃策,幫助公孫瓚良多。
而且田豫此人,文武雙全,是不可多得將才,公孫瓚也頗為看重。
曆史上,田豫在公孫瓚生前並不出名,等公孫瓚死後,田豫投了曹操,被曹操重要,以後成了曹魏鎮守邊境的重要將領,功勳顯赫。
有田豫的出謀劃策,公孫瓚率領一萬騎兵整裝待發,其中就包含三千的白馬義從,趙雲也在其中。
隻有劉關張,始終沒有得到作戰的機會,悶悶不樂的喝著酒。
第二日,當裴元紹率領一千精兵踏上橋梁的時候,陶安易便感覺到不對勁,受到的阻擊太小。
昨日公孫瓚大軍的強度,陶安易早就見識到,現在公孫瓚大軍有氣無力,仿佛故意放裴元紹過去,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
陶安易已經嗅到危險的氣息,“這公孫瓚看來想要將裴將軍這支精銳引誘到對岸再殲之,公孫瓚野心挺大。”
“幽州軍以鐵騎居多,在對岸反而能發揮出優勢來,等裴將軍過去還沒正式組織陣型,用騎兵衝殺,或許真有機會剿滅裴將軍這支精銳!”
賈詡眯著眼睛道。
“那要不讓裴將軍,退回來?”
李儒微皺眉頭道。
在野外,步兵遇到騎兵本來就勝算不高,而且裴元紹所遭遇的情況,還是騎兵數倍於己。
恐怕還未等站起腳跟,就會被公孫瓚率領騎兵所剿滅。
“三軍對壘,重在氣勢,貿然讓裴將軍退回來,豈不是氣勢就輸對方一大截!”
“未戰先怯,黃巾軍,沒有這般說法,讓顏將軍準備,隻要裴將軍到達對岸,立馬率領兵馬過橋,馳援裴將軍。”
陶安易依舊還是堅定了原先的機會,隻不過這次他沒有等裴元紹在對岸站住腳跟,再派顏良過去。
而是讓顏良時刻保持馳援狀態,主要還是裴元紹麵對的情況,遠比他之前預估的還要嚴峻。
當然,這也和陶安易第一次率領大對陣有關係,他所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
“這公孫瓚大軍也不過如此。”
裴元紹見踏上橋梁以來,受到的攻勢零星點點,絲毫對他這支精銳構不成半點威脅。
快要過橋梁,裴元紹的精兵都沒有折損一人,這讓裴元紹很是看不起公孫瓚大軍的戰鬥力,也有些瞧不起太史慈。
覺得太史慈太弱,遇到這般對手,還被打得落花流水,簡直是敗壞黃巾軍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