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爭論
我們走出孤山廟後,廟頂升起滾滾濃煙。
“燒了也好,省的出來害人!”
“想不到啊,這片佛土,能生出這種妖物。”
胖大海接過話頭,“所以說啊,藏族人管這叫佛洲,古羌人叫鬼窟。這些叫法,不會憑空出現,以前可能也沒少發生類似的事。”
我們沿著山路繼續前進,走了一段距離後,穀底出現了一座寺廟。胖大海拿出望遠鏡看了一下,“寺門上寫著炳靈下寺。這寺被水淹了大半。這些人真厲害,在這麼艱苦的地方沿著山穀修了這麼多的宗教寺廟。”
我把望遠鏡借了過來,看到寺廟裡兩個人正在往寺外舀水。
“那話咋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可惜啊,在這種地方,常人很難來這,缺了點香火。”
穀夢琦聽著我們的對話,想了一會說:“也許,佛像本身就不用供奉呢?”
穀夢琦說出這話,倒讓我大吃一驚,這女人有點語出驚人啊。
“中國自古以來都在供奉佛像,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也是如此,雖然宗教的教派和教義可能存在差異,但是修建寺廟,供奉佛像或是神像卻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胖大海反駁道。
胖大海這小子對宗教還是懷有或多或少的虔誠。
“我隻是說出了一種假設。以色列發現的死海古卷中記載的原文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塑像,也不可做涉及形狀的物件時,仿成天上地下的百物的樣子。更不可跪拜那些塑像,也不可侍奉它。”
“啊?”
我們幾個人很詫異。胖大海讓穀夢琦等等,說要反駁她的觀點。我們走得累了,索性坐下來,等著辯論賽開始。
穀夢琦一再表示,這不是她的觀點,是在死海古卷上看來的。
“你真見過死海古卷?”
“嗯,為了查明一樣東西,我和哥哥去了耶路撒冷的洛克斐勒博物館,在那裡見到了死海古卷。可惜,上麵還是記載的太少了。”
“你們在查什麼東西,跑那麼遠?”
穀夢琦欲言又止,偏在這時,胖大海像是想到了反駁的觀點,“人們因為信仰自己的神,才去供奉他,這本是一件很虔誠的事,為什麼那書上說不許供奉呢?”
“這個問題,我也不是太懂,我查了一下。西方宗教給出的解釋是,神應該是獨一的神,不論人信不信仰他,他本身就存在。人們應該敬畏神,而不應該為了一己私欲去供奉他。人們在供奉他的時候,有了私心,這種行為助長了邪惡。出埃及記甚至說,供奉的神像,不管是什麼,都是邪忌的神。”
胖大海聽得一臉懵逼,我和順子又何嘗不是。我猜錯了,這不是辯論賽,這是穀夢琦跟我們聊天的時候陰差陽錯給我們科普了一些課餘知識。
我隨口說:“照這麼說,印度的那些電視劇上出來的神,不都是邪惡之神。這些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隻要是信仰我,我就給你發個善人證,你走哪都能說自己是好人。如果不信我,我就給你降下詛咒。這不更過分嗎?”
說到這,我想起我老家有人供奉家佛爺。我跟他們講了起來。
這家佛爺和毛鬼神有點像。隻要是真心供奉他,他會保佑你,讓你家境殷實,人丁興旺。但是,如若你有一天拋棄了他。他就開始詛咒你,讓你不得安生,嚴重點的,還能讓你家破人亡。
所以,到了近代,我們老家已經沒人供奉家佛爺了。原因是,供奉家佛爺的人,他也許可以供奉家佛爺一輩子。等自己老去,甚至死去,他無法再保證子孫繼續供奉家佛爺,難免會給子孫降下罪來。
所以,我們漢族人的宗教詞彙中,有一個詞叫“還願。”
答應了神或者人的事,做不到了,就要去寺廟裡還願,意思是我給你點東西,就當我從未對神或是人許諾過什麼。唉,可是還願又談何容易,有些願能還,有些願還完也是沒有效果。
今天,聽到穀夢琦的話,倒讓我覺得這個家佛爺,更像是一位邪神。
舊社會裡,供奉家佛爺的家庭不在少數,有把石頭當家佛爺的,也有把人像當家佛爺的。可能,正是因為有眾多的神存在,搞到最後,鬼神難辨,才有了真神與偽神,乃至魔鬼之分吧。
我突然有了靈感,“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供奉的神像,就跟家佛爺一樣,假設拜錯了真神,不就陰差陽錯地供奉起了魔鬼?”
聽我這麼說,眾人都點點頭。
穀夢琦想了一會說:“也不排除神本身就喜歡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隻想人們敬畏他,而不願人們想方設法的看到他。神真的會憐憫世人嗎?”
穀夢琦說著,看向了天空,她看的很認真,好像要看透這世界的本質一樣。可惜,我們隻是凡人,我們怎麼可能去參透這一切呢?
也許,穀夢琦說的是對的。
我把我的想法跟眾人說了一下。
有人問楊振寧有沒有造物主,楊振寧給出的解釋是,一定是有的,但一定不是人的樣子。楊振寧口中的神,更像是類似萬有引力,力與支持力之間的聯係,他把神指代成世間,乃至宇宙的定律和一些法則。我想起一首叫《祝福》詩,以前看的不是太懂,此刻竟能體會到這首詩所指為何。這首詩是這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