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海商成群結隊通過渤海,有的直接麵向朝鮮,而有的去了東瀛。
渤海一帶,大明戰艦不斷探索著前進,除了福船,還有各種型號的軍用船隻在渤海穿梭。
石亨在備倭城就能看到時不時路過的商船。
作為渤海門戶,石亨看著商船,就好像看著滿載的寶箱,但檢查過後,都有勘合,隻能無奈歎氣。
不過,他相信,肯定會有沒有勘合的商船出現,這還僅僅是剛開始。
當麻達二郎站在港口,眼中卻滿是憂愁。
以往大明海商多是走私,和朝廷的交集並不多,所以海商對於海外的情報,朝廷並不了解。
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儘快報效國家,沒錯,就是大明。
麻達二郎找來了石亨,一臉為難說道:“石大人,外臣有事上奏。”
“奏就奏,找某乾嘛?”
石亨現在的心思都掛念在軍港和船塢上麵,和一個倭人,感覺沒什麼好說的,
“石大人,其,其實,倭國現在處於內亂之中,各大名支持不同偽皇,如同咱華夏之戰國。”
心態的變化,麻達二郎說起來也得心應手,沒等石亨回複,繼續道:“因而倭國無法控製倭寇,畢竟倭寇乃是不同大名所指示,不止是長島上,還有浙江舟山,福建東番,都有倭寇。”
說完後,麻達二郎長長呼出一口氣,看向石亨,說道:“外臣想將此事上奏朝廷,不知石大人以為如何?”
石亨捏著下巴,探尋的看著麻達二郎。
之前那些倭寇的審訊,石亨也知道一些,比如浙商和倭寇有所勾結,比如東番似乎有蒲氏餘孽再次興風作浪。
“你不想當外臣了?”
石亨咧嘴問道。
麻達二郎非常正式地點頭道:“回大人,倭國懷威而不懷德,早在立日本之名,便心生歹意,自命天皇,稱日出之國,可見其異心,外臣不過是棄暗投明罷了。”
外國人在大明朝當官,可以有。
曆史上有個叫金濤的高麗人,就曾通過了科舉考試,太祖命他為東昌府安丘縣丞,他以不通華言且親老為由推辭,回家當了右司諫。
大明的科舉,可不是隻針對華夏人,連帶著周邊的小國,都會有科舉詔,當地人從鄉試開始考,考到京城來。
金濤在大明隻能當縣丞,回去就能做朝官,可謂是寧當雞頭,不作鳳尾了。
現階段的海歸,從華夏離開的留學生,基本到當地都有很不錯的待遇。
留在華夏的也有很多,但能通過科舉脫穎而出的終歸是少數。
東番蒲氏,原本是在泉州的海商,大食香料商人。
宋末,因助平海寇有功,官至福建安撫沿海製置使,後又授福建、廣東招撫使,統領閩、廣海舶。
德佑二年,景炎帝在文臣武將的護駕下航海逃亡至泉州,蒲壽庚閉門不納,張世傑掠走蒲壽庚大量船舶物資,而蒲壽庚儘殺南外宗室與在泉州之士大夫並淮軍,十二月初八向元獻降表。
最後,便有了文天祥被俘,陸秀夫與宋末帝趙昺帶著十數萬大宋忠骨在崖山跳海而亡的結局。
泉州蒲氏世受皇恩,卻在最後給了宋末帝皇最為沉痛的一擊。
雖然蒲壽庚降元維護了自己家族利益,但是,如此的臣子,自然不受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