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這又牽扯到了文武之間的爭執。
一條條線纏繞在一起,撕扯起來,有些線就會被扯斷。
朱祁鈺理解這些,所以才打斷於謙的話,繼續道:“法律不過是道德之底線,老生常談的話,朕不想多說,可是,撥亂反正是必須的。”
頓了一下,朱祁鈺才繼續道:“王尚書,科舉日近,擴招山西、陝西名額,增添遼東,浙江與山東略微削減。”
明朝科舉對於各地的選拔都是定額的,而這個額度,便是皇帝用來調控和拉動地方學子的手段。
這個時代,進京趕考根本不需要學子花費什麼,故事中的十年寒窗苦讀,還要借路費,巧遇富家千金這種事,大多都是騙人的。
對於科舉的重視,朝廷從路費到住宿,各地驛站都會為考生提供,還有公車接送。
各地官田中,也有撥出一部分資源地方學堂。
當然,前提你必須讀出頭,過了地方童試才會有之後的一係列待遇。
朱祁鈺並不是那種容易服軟的人,和朱元璋差不多,南方不安分,那麼就直接削減其上升通道。
而與朱元璋不同的是,朱祁鈺會在乎輿論。
等到舟山之事發酵,大多數百姓都會知道,朝廷為什麼會削減浙江和山東的名額。
“臣,領旨。”
王直躬身說道。
山東削減名額,是早有預料的事情,而浙江,不過是撞到槍口上了。
王直也明白,考生不會去埋怨聖人,他們隻會將矛頭對準孔家,還有那些和倭寇勾結的官紳。
扶南壓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到一個時間段,皇帝就會來一次。
掌握大量資源的南方,總比北方擁有更加安穩的環境,時間久了,南儒就會遍布整個朝廷。
朋黨有三途,同榜而出為其一,座主門生為其二,同年而出為其三。
大明科舉和後世有點像,本來分南北,到了宣德,又加了中。
南卷取五十五名,北卷取三十五名,中卷取十名。
其本意便是,不同地區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所以才會分出難易程度不同的試卷。
景帝曾經想過廢除,但是受到了強大的阻力。
而對於朱祁鈺來說,這項政策是好政策。
一定程度上普及教育,提高落後地區考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於向落後地區推廣科舉製度。
所謂的公平,從來不是將所有人拉到同一起跑線。
朱祁鈺環視了一下,浙江還需要金濂作為欽差去實際操作,就不需要再多談。
“諸位對倭國如今現狀如何看?”
換了個議題,朱祁鈺目光回到了於謙身上。
“倭國戰亂不止,若真依戰報之言,那朝廷不得不管。”
於謙回應了聖人的目光,側身看向同僚,說道:“以往我們皆以為,倭寇多是窮凶極惡之徒,可如今看來,不過是為了逃離戰爭,若不從源頭解決,倭寇便不會停止。”
眾人紛紛點頭認同。
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也能理解一國戰爭所產生的難民,就如大明的那些流民一樣,隻不過,倭寇不屬於大明。
“所以,臣覺得,可以適當扶持倭國地方勢力,特彆是其所稱為九州之地區,其地離大明最近,又與倭國本島隔有海峽,最為適合。”
有了河套的決議,於謙很快將其套用到了倭國身上,顯得十分熟練。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