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湯書偉搖著頭,道:“或許會不一樣也不一定呢?”
聞言,老人隻是笑了笑,並沒再說什麼。
粗鹽加工成精鹽,需要用到沙土,而煮鹽,則需要草蕩,這些東西,都被一部分人控製,朝廷想要扭轉局勢,就需要從這些人手中奪下這些土地。
湯書偉從老人這裡,也了解到了很多鹽政方麵的事情。
這也讓湯書偉產生了些許懷疑,隻要走訪便能了解到的事情,為什麼巡鹽禦史都不曾向朝廷彙報。
秋雨何相逼?令人歎海民。一方千畝草,十室九家貧。煙火終朝暗,呻吟逐處頻。繁華隔千裡,寂寂對江垠。
禦史能夠感歎灶戶的淒慘悲苦,卻不能走進那九家的貧戶裡,俯下身去詢問灶戶為何苦?
矯揉造作的無病呻吟,湯書偉並沒有在這方麵多想。
和其他幾人彙合,相互之間傳達收集到的情況。
民舍之中,一根蠟燭照亮了不大的空間。
若是鹽政能如明初那般嚴格執行,那麼灶戶大抵生活會不錯,整體還可以屬於良性。
可人性趨利,有賺錢的空子,自然能吸引人去鑽。
“我覺得,若是辦廠,無法得到有效監管,到最後也會重演鹽政之糜爛。”
一人滿臉擔憂著,走訪之後,幾人都真切體會到了鹽政的困頓。
甚至覺得,在渤海看到的一切,或許可能隻是曇花一現,終究會如同明初的鹽政那般,變成現在的一地雞毛。
“這些不是我們該想的,渤海的鹽廠你們也看過了,至少能讓灶丁過上好日子。”
湯書偉頓了下,道:“總結先寫吧,明天我要檢查。”
總結也是在這張桌子上麵寫,炭筆的筆尖觸在紙麵上,稍微停頓片刻,便一筆一劃開始勾勒揚州府灶丁的生活情況。
這類的總結,會在以後形成數據,也可以讓朝廷知道更好的入手點。
次日,湯書偉沒有再去找灶丁,而是沿著海岸線走著。
在渤海,除了給灶丁工作,朝廷還命格致院於渤海嘗試養殖海魚,以此來拓展沿海漁民的生計問題。
亦複有細民,並海施竹牢。
采綴中其間,衝激肆風濤。
鹹鹵與日滋,藩息依江皋。
為什麼說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通過古籍,格致院找到了宋朝記錄的牡蠣養殖方法。
漁民以石、竹為原材料,係上麻繩,固定在海麵上,就可以在固定位置收獲牡蠣。
雖然還不算是真正的人工養殖,但有了突破口,就足夠格致院那群雜學儒生去開展研究。
而湯書偉探查海岸線,找的並不是養魚的地方,而是礁石。
很快,他就看到了一處懸崖礁石上,一個腰間綁著繩索,帶著一個竹籃,鋌而走險在濕滑的大礁石上抓取什麼東西。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