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的陳鎰,拒絕了家人的恭賀,而是枯坐在書房之中。
大明一開始所建立的監察製度並沒有問題,甚至是錦衣衛和東廠,也沒有什麼問題。
以三法司為代表的刑、檢、法,再加上六科給事中。
太祖給予了這些人權力,也是給腐敗套上枷鎖。
可問題又是出現在這方麵。
位卑而權重,隨著監察範圍的不斷擴大,連官員的前途也被這些人握在手中。
建國之初,朱元璋給了都察院這獨特的權柄,而當時的官員在經曆過元末之後,皆有重振華夏的美好理想。
俸祿少一些無所謂,高官俸祿乃是過眼雲煙,讓百姓能走出元末的苦難,才是他們的希望。
可到了永樂年間,貪官汙吏,遍布內外,剝削及於骨髓,十三道監察禦史,所到之處,有司公行貨賂,剝下媚上,有同交易。
至宣德初,官員們宴會聚樂,均以奢侈相尚,歌妓滿於宴席之上。
這種變化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自然而然。
朱瞻基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便召楊士奇、楊榮詢問,得到的答案便是都察院左都禦史劉觀為巨貪。
後麵就如陳鎰所想的操作,清退流放了一群不合格的都察院官員,給都察院來一次大換血。
可是,吏治清明了嗎?
並不見得。
否則也不會短短幾年,到正統就眨眼間腐敗了起來。
而若是三楊和當時改革都察院的主刀人顧佐真的改革了都察院,王振就算再恃寵而驕,也不會擁有把持朝政的機會。
要知道,王振一般有事情,問的那可是楊士奇。
而當初張太後打算直接賜死王振這個家奴的時候,也是楊士奇直接下跪求情。
蠟燭隨著火焰不斷滾下蠟滴,陳鎰知道,在沒有外力的乾涉下,自我改革就是空談。
不過,該清退的,還是要清退。
收獲的風吹到了遼東,迎來了收獲的季節。
李滿住看著田裡黃燦燦的小麥,臉上的笑容收也收不住。
他不曾想過,遼東的土地竟然如此肥沃,那小麥的麥穗都耷拉著,飽滿的碩果,無不在告訴田裡的百姓,小麥吃得很飽。
女真本是漁獵而生,尋常種田都是擄掠人過來。
可現在,李滿住才見識到了專業種田的人,所種出來的田,和那些搶來的根本不一樣。
當前,這裡的前提便是保暖。
若無法有效禦寒,農戶根本無法熬過冬天,就談不上種田了。
“李納哈,你看看這穗,看看這田,應該有個幾百斤吧。”
捧著麥穗,李滿住將改名後的古納哈叫到身旁,喋喋不休的說著。
“你爹我還是有種田天賦的。”
看著笑嗬嗬的父親,李納哈也不知道用什麼表情,隻是回應道:“按照司農寺估計,最多三四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