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循眯著眼,他已經能想象到,若真按於謙的說法,大明的商賈和權貴,很樂於多一些自閹奴,畢竟這些自閹奴雖然明令禁止,但在權貴之間流通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一直沒有參與的周忱,抬眉看向在場的人,弱弱說道:“某覺得,聖上必然不會認同捕奴團。”
這突然的發聲,一下子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諸位就不曾想過,若是要捕奴,整個遼地就無需派遣相當數量的官員,而沈陽城建設,完全能用遼地之人充當奴隸。”
麵對眾人目光,周忱咂了咂嘴說著,同時也看向於謙。
“如此,短期雖然解決了人力,但長遠看來,遼地不穩,終將不斷動蕩。”
於謙立馬就解釋說道,並抬手拍了拍額頭,繼續道:“某也是昏了頭,竟然會去認可如此短視之法。”
“開了捕奴團,理想之下,是合法合規去抓捕周邊邦國之人,可是,諸位能保證苗疆、雲南、遼地、乃至甘肅等地,不會有人為求便利,抓本就是我大明之子民?”
想通之後,於謙立馬就開始解釋,繼續道:“國雖大,好戰必亡,就算抓捕外邦之人,就不會出現如安南黎氏那般事態?”
“彆忘了,如今可尚未確立國境,這是何原因,就無須某多言了吧?”
有了於謙的開頭,陳循也加入其中,道:“不僅如此,如今大明九百五十萬餘戶,而需求奴隸之地,皆是我大明經濟發展重地,如此分散各處,日積月累,就算占至戶口千分之一,也能對大明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捕奴就是飲鴆止渴,有解藥的話還好,可若是沒有解決辦法,那不僅是交壞了鄰邦,更是為大明帶來了一大群不良人口。
若是抓捕加閹割,那麼這些人大多數對於大明必然產生怨氣,必然不會有歸屬感,這在未來將成為不穩定因素,而未來要真是讓他們繁衍了出來,那麼這一屆內閣的所有人,都將成為大明的罪人。
按照這個方麵去想,就能想通為什麼聖人情願很麻煩的去接收遼地,也不選擇最為簡單方便的方法了。
華夏永遠不缺有遠見的人,而現在的朝廷發布任何政策都需要考慮長遠後果,兩者相加,在天下為公的概念下,自然能夠擁有製定長遠戰略的能力。
在經過諸尚書的討論後,王直直接將那奏折放到了另一邊,這封奏折將會被收納起來,除非有意查詢,否則永不見天日。
“還是繼續效仿商鞅實施徠民之策,此事急不得。”
將奏折收起來,王直才開口道。
大明雖然沒有實施奴隸貿易,可是吸引願意歸籍大明這一策略一直在實施。
就好比遼地,麓川,乃至那些藏身山林的流民,都是在此列之中。
於謙看了看桌麵的報告,感覺裁軍的必要性更加急迫了。
在經過這一番討論後,於謙不得不歎服朱祁鈺的先見之明。
將軍力轉換成民力,可比那什麼捕奴之法還要好更多,雖然實施起來可能比捕奴之法複雜,可以如今火器發展,這是順著大勢而為,符合大明切身利益。
“那諸位,這閩地、麓川裁軍之事,可要加緊了。”
於謙拿起奏折,向著眾人開口。
喜歡大明:殿下請登基請大家收藏:大明:殿下請登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