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征程!
董青剛把一塊大餅咽下肚皮,那邊‘發家夥’的士兵就來了。
整整三輛的裝甲運輸車,周圍駐守著近百名荷槍實彈的士兵。
裝甲運輸車中,隻有中間那輛的門開著,露出裡麵堆放整齊的武器裝備,步槍、子彈居多,手雷、火箭筒等大威力殺傷武器隻有寥寥幾箱。
武鄉聚居地內八千多人的生活物資,光吃的、喝的都是個大問題,馬司令手下的軍隊時常會去外麵掃蕩糧庫和市區,但要維持八千人的日常所需,還有些捉襟見肘。
吊命的救濟糧,你隻要出力,乾一份工作就能領。
你想要吃飽,吃好,光出力可不行,你還得出命!
拿著武器自己去外麵搜尋物資,將腦袋彆在褲腰帶上與變異獸和活死人拚命,你才能過的比一般人好。
現在廣場上摩拳擦掌,準備去外麵大乾一番的,不論男女,都是這類亡命之徒。
軍方會給這些讓武鄉充實物資方麵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以糧票換取軍用裝備。
當然這些裝備隻能在外麵用,當這些人回到武鄉後,還得把槍械子彈上繳,算是變相的一種出租服務。
在設計這一方案之初,軍方就考慮過會不會有人拿著槍後,膽子肥了,敢揭竿而起搞獨立,自己當末世中的山大王,脫離武鄉政府的掌控。
但這一方案通過重重阻力,還是施行了下來。
有人想搞獨立,以為有了槍就可以自己建個聚居地?
你得問武鄉軍方答不答應,除非這票持槍者逃離武鄉,遠去他省,否則你揭竿而起的第一天,屬於馬司令的坦克大炮就會碾到你的家門前。
而且軍方也不是傻子,每次給外出搜尋物資的隊伍的子彈都嚴格控製,隻夠他們一兩次用的,根本無法長期消耗。
“孫排長,這,這也太少了吧,五條槍,七個彈夾子彈,我們車隊可是有三十個人的大車隊啊!”劉隊長的聲音從前麵傳來。
後麵吃完餅子的董青,對二女使了個不要亂動的眼色,然後擠進前麵人群。
隻見裝甲運輸車的前方長桌上,劉隊長正指著幾杆槍與一名斜戴軍帽的軍官爭論著什麼。
“就五條槍,你愛要不要!不要滾一邊去,彆來煩我!”軍官語氣不善道。
劉隊長的臉氣的一會青一會白,卻敢怒不敢言。
其他車隊,二十來人的,都能拿糧票換到七八條槍,至於更多三四十人的大車隊,步槍數目都超過了兩位數,而且還有購買手雷的權利。
隻有劉隊長的車隊是個特例。
劉隊長在這裡這麼一鬨,周圍‘嗡嗡嗡’的議論聲就響起。
八卦在哪都免俗不了,董青跟著劉隊長出去過幾次,自是知道為什麼劉隊長的車隊混的這麼慘。
這原因還得從末世之處,武鄉軍營的實際領導者馬司令與趙司令的矛盾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