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雖然得到了這個消息,但並不知道大爺在想什麼。但是,這個時候,他又怎麼可能放棄呢?
他雖然沒有書寫過祭祀用的禱文,但是關於獻祭的禱文倒是有很多,在空閒的時候,他都會仔細研讀,然後練習。不過,這翰林之中,卻是人才輩出,出過三鼎之人。但是,他又不能不給麵子。
這次禱告是祈求上蒼賜福,祝福他們平安,大意是大爺怎樣辛勞,百姓怎樣痛苦,祈求天主睜開眼,彆讓世人受罪。
在祭祀時,要有韻律,駢儷有致,炳炳娘章地,因要講究韻腳對偶,故常忽略篇章的內涵。
古代的駢儷之作,比之散文,更富內涵,所以才會如此。但是,詩歌除了有詩意之外,還有意境,就是一道令人難忘的美食了。
經過長期演變,已經成為標準條款。因此,作者們也不會刻意去寫。因此,在這段曆史中,幾乎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被稱讚的。
若不是因為大爺要用這種方法選拔人才,那些學者們也不會這麼努力地想要把一份好的祭文給做出來。
每個大爺都要書寫很多的禱文,要全部看完這篇禱文,工作量太大了。
何雨柱借著翰林院之便,將當今的祭文全部念完。對於這份報告,他隻需要粗略地掃上一眼,就能對其中的原理有個大概的了解。何雨柱這幾個字,已經算是他自認為不錯的了,可是到現在為止,也才抄寫了五個而已。
何雨柱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他還跑到皇宮裡的圖書館裡,把那些供奉用的東西全部看了一遍,其中好詩詞也有二十餘篇。
他已經念了一千多次了。
看得出來,最近幾年,有不少人參與了這場祭祀。
大爺隻給了半月時間,何雨柱抓緊時間,隻用了三日時間,就完成了三十餘卷。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封蔚,還有張嶽兩人的幫忙。
鳳煒看了一遍又一遍。馮煒雖然沒什麼天賦,卻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將自己精心挑選出來的幾份資料交給了何雨柱。
倒是張嶽,將早就寫好的禱告文,交到了何雨柱的手中。他代文宗撰文,對這些文字進行了整理。
張嶽即使是規範的文章也不會使他看起來很刺眼。
何雨柱花了整整五日的功夫,查閱了大量的古籍,又查閱了曆代名士,談論的話題,從民生說起,到了天上。這兩日,他一直在想,到底該怎麼做。
這一寫,就是五日。
短短半日,就已經完成。何雨柱完成之後,經過幾番調整,終於是在一日之內完成。
何雨柱拿著張嶽的意見,將這份報告謄寫出來,交給寧桂洲。
何雨柱遞交的那篇文章,大多還在寧桂洲那邊呢。
這群人,雖說都是經過了一場科舉大戰,可也個個都有不俗的學識。寧桂洲當然也是抱著僥幸心理的。
不過當他將這份報告讀完之後,卻是一臉的失落。
可能是這種詩詞形式實在太過艱難,或許是許多文人入仕之後,早已忘記了初衷,喪失了才華。寧桂洲的那些研究成果,還真沒什麼能入得了他眼的。
大爺早有明言,此次觀禮,便是要考校學子們的本事。而寧桂洲等人,則是被排除在外。而對於那些資深的學者來說,這也算是一次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了。
說起此次的內閣製,其實就是大爺用的這個辦法,讓眾位長老都能接受。
大爺手握重權之時,大臣們的人選還是要看大臣們的意思,但是,大爺經常會用一些東西來影響他的決定。英明的大爺,在實施這個計劃的時候,不是用一個人名來稱呼,而是讓內閣大臣和翰林們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