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哪能呢?歇下來這些弟兄們吃啥喝啥啊?”雖然累但工資高夥食好啊,多少人想進基建隊呢還。
他就怕活兒乾完了,他們就得解散,要不養這麼一大幫閒人,廠裡頭怕是得給吃窮嘍。
邱玉玲笑著接話,“還當你們怕累,乾夠了呢,想乾活還不容易,有的是活兒,放心,咱們基建隊回頭單拉出來,衝著你們這幾年的技術,有的是用你們的地方。”
“我們還能在啥地方用啊?”好多大廠都有自己的基建隊,城鎮有市建局那些,他們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在哪裡當磚?
華夏國百廢待興,馬上將迎來全麵的經濟飛騰,到處都要重建、擴建,這方麵邱玉玲比彆人更清楚。
“……到時候,咱們承接一些政府項目,參與到地方建設,活兒隻怕多到乾不完……”
基建隊長一聽,徹底來勁兒了,“我去給大家夥說一嘴,叫抓緊工期,咱有的是活兒哈哈……”
邱玉玲就喜歡他們這股子乾勁兒十足的樣子,心裡頭想著,排下來的話,就是華建十一局,聽著好像也不賴,可以適當爭取爭取嘛。
七八年三月份,恢複高考的首屆大學生已經陸續入學報到了。
先後送走了邱大樹和李青梅等人,邱玉玲隻能把李圖南小朋友送到市委幼兒園。
她婆婆如今的崗位,比之之前算是輕鬆了許多,一有時間就能過去看看小家夥。
偶爾不忙的時候,索性帶出來,自己帶著。
小家夥兒算是從小就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
邱大樹也是到了京城,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
在老家的時候還不顯,有些消息不是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能知道,或者該知道的。
但是到了首都,又到了一流的大學,在這個國家政治決策的中心城市,學子們更能直接的感受到國家政策的脈搏,和時代發展的方向。
大學裡更是朝氣蓬勃,處處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新思想,新文化,新技術不斷地湧現,讓邱大樹目不應暇。
這種感受,好像隻有小妹能與之交流。
他提起筆,把所想所感,通通化為文字,寄給了家鄉的小妹。
與此同時,他也有幾分後悔,後悔沒有拉著邱玉玲一起考試讀書。
邱大樹算半個文人,也一直走的是技術路線。不能說他不懂時政,但絕對沒有邱玉玲看的透、看的長遠。
隻是替小妹可惜,她那麼愛讀書,錯失了如此好的深造機會。
邱玉玲也算是邁入教育梯隊的首批人才了,在高教司的舉薦下,她兼任了部分大學經濟學科的任教。
與此同時,七八年春,在迎接了首批高考學子後,教育部門緊鑼密鼓的又安排了研究生招生工作。
當然招生規模比較小,且招生單位有局限,僅限於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目的也是為了培養高質量人才,為現代化建設挖掘少而精的棟梁之才!
邱玉玲也赫然在列!
喜歡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請大家收藏:我在六零年代平安喜樂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