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現在稱劉老為老師,他現在也是智囊團的一員。
次日,他就遞交了一份報告上去。
報告的內容涉及的好幾個方麵。
第一,關於全民素質教育的推動和所麵臨的困難。
第二,關於沿海城市作為特區的可行性調查。
第三,則是改開之後,引進投資項目的要求及其基本原則。
最後,張偉提出建議,組織多個考察小組,深入到全國各地進行暗訪,了解最真實的情況。
張偉的報告中,三點內容已經是討論過很多次了,他這次的報告算是起到了一種推動作用,將討論轉化為實質的行動。
沒有意外,張偉的提議很順利的便通過了,並且進入了人員的挑選階段。
張偉則將張涵塞進了主要針對沿海城市考察的隊伍中,也算以權謀私了一把。
將來,這些沿海城市必然會成為改開的前沿陣地。
作為考察人員,勢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優先權。
如果張涵願意在特區發展的話,張涵和張漢姐弟倆,一個作為投資商回歸,一個作為職能部門代表。
那時候,姐弟倆的組合將無人能敵。
就在考察小組籌備的這段時間,張漢這邊也沒有閒著。
在張漢資金的支持下,婁曉娥很快便盤下了一棟酒樓。
酒樓原本的裝潢就很不錯,婁曉娥隻是簡單的重新布置了一番,便準備開業了。
那些原本譚家酒樓的大廚們,此時已經全部就位,加入了婁曉娥的酒店。
這些大廚的加入,除了錢的原因,婁母同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婁母是譚家人,也算是正統,並不涉及背叛。
另外,婁母對於譚家菜的理解,並不輸這些早早來香江的譚家人,甚至就理解程度上超過了一些大廚。
有了婁母這位定海神針,也減去了不少大廚的顧慮,畢竟打的是譚家菜的名頭。
要是主家不懂譚家菜,到時候為了適應市場環境隨意的更改菜品的原料甚至是製作流程,壞了菜品質量和譚家菜的傳承。
這是那些傳承譚家菜的大廚們所不願看到的。
為了鄭乾等人的計劃,張漢提出了讓婁曉傑當酒樓的經理,負責客戶的維護。
開業的這一天。
張漢和梁小柔在頂樓的一間小包間中和婁振華喝著茶。
婁曉娥和婁曉傑在樓下招待客人。
這段時間,婁振華雖然忙,但精神頭卻是比之前要好了不少。
婁半城的氣勢也是逐漸的恢複了一些。
“張漢,再有一個星期,所有的裝置就全部就位了。”
“另外,在購買裝置的時候,包先生也幫忙介紹了一些客戶。”
“到時候,我們可以先從代工開始做起。”
張漢笑著說道。
“婁老,這段時間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