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為什麼會打電話給張漢,其實很簡單。
張漢打電話給張偉之前,張偉就已經關於特區的建設進度給出了一些意見和指導性的建議。
就是這些意見,讓地方上的人開始緊張,開始將自己的目光從那些重點項目上分出來一些,看向全局。
而這通電話之後,張漢也再沒有聽到過之類的事情發生。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三年就過去了。
這期間,張偉沒有過多參與改開的具體實施中。
對他來說,記憶中曆史的進程是在前進的,是在進步的。
他沒有理由任性的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過,在有些方麵,張偉也是任性的。
比如在教育方麵,是一直沒有停下來過的,不斷有新的學校建起來,不斷有新的老師,去往農村,山區做著貢獻。
而在教育宣傳方麵,也是不遺餘力的。
在張偉的想法中,讀書不是為了人人如龍,而是為了給予孩子們學習的能力。
除了教育方麵,再就是醫療方麵了。
半免費的醫療體係,張偉認為是可行且符合實際的。
如果強行施行全免費醫療,那麼用不了多久,那些沒有“病”的人也會有病。
而最初的五年計劃,加速農村的建設就是為了持續這種半免費的醫療體製打下一定的基礎。
在改開後的這三年中,農村的現代化已經步入了正軌。
現代化,機械化的普及也讓空閒的勞動力,填充到了農產品的加工和輕工業的生產當中去了。
這三年中,有了香江,奧門等富豪的投資後,原本還在觀望的國外資本,也開始嘗試著進入龍國。
而小日子這些年很不好過,自從上次地震加火山爆發之後,似乎是被詛咒了一般,時不時的就會來一場災難。
就在小日子疲於應付天災的時候,便有人將目光放到了龍國。
完全且勞動力富足的龍國,成了他們最後的退路。
這時候,老人們和張偉結合未來的發展做出了準入原則便開始真正的發揮作用了。
合資合作,技術轉讓,本地化生產,出口導向,勞工權益,環保,以及稅收等方麵都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和保障。
而張漢那邊。
雖然對於九龍倉的收購已經計劃了好幾年。
但是,張漢和李長江一樣,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收購其股票。
隻能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做一些小動作,悄悄的收購一些,避免引起股價的大幅波動,從而被人發覺。
而相比較於張漢,李長江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李長江和那些鷹資企業關係不錯,是可以坐下來談一談關於收購對方一些股份的事情的。
而張漢則完全沒有這方麵的優勢。
不過好在還有船王來幫他完成這方麵的的事情。
這幾年在公開市場收購,私下談判和股東協議幾路同時進行之下,雖然有所收獲。
但是,在多方的收購下,最後的結果就是每一方都無法達到那個股份的臨界點。
而且,每一個人都不想打草驚蛇,暴露自己的目的。
最後,張漢先是和他的幾個老大哥簽訂了一致行動人的合約,之後才找到了李長江,和他談收購股份的事情。
在得知張漢的想法後,李長江並沒有當場表態,而是要回去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