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關於張萌的報道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她的演奏會被稱為“超越琴聲的治愈之旅”,許多報紙和雜誌都用大幅照片呈現了她在舞台上的身影。
媒體紛紛讚譽她為“治愈天使”,稱她的演奏不僅帶來了美妙的音樂,更帶來了精神的慰藉與力量。
《假日新聞》這樣評價道。
“張萌的音樂猶如一劑良藥,喚醒了人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帶領我們重溫過去的黑暗並在希望中重生,她的琴音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一種心靈的療愈。”
《音樂時報》則以“無國界的治愈”為標題,稱張萌的演出將文化與情感相結合,跨越了語言的障礙,觸動了每一位聆聽者的心靈深處,成為了一種無形的紐帶。
《藝術周刊》更是從專業角度出發,讚美她的演奏技巧與音樂表達,稱她的琴聲富有層次感,帶有超乎年紀的深邃感,仿佛她本身經曆過那些情感,讓人無法不為她的演奏所折服。
張偉看到這些報道與評論,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張萌的巡演首站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為接下來的香江、悉尼等地的演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首場演出的巨大成功,以及小日子表現出來的狂熱,張偉臨時決定在小日子加演一場。
時間則是三天之後。
酒店的房間中。
“女兒,你的表現超乎我的想象。”
“你知道麼,你不僅是在演奏音樂,更是在觸動人們的內心,你帶給他們的遠遠不隻是琴聲,而是一種希望。”
“爸爸,每個人對音樂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吧?我想表達的情感真的傳達給他們了嗎?”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
張偉想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深邃。
“你知道嗎?這種對人心的觸動,並不是單純的技術,而是有著更深層的心理學根基。”
“今天,我想跟你談一談心理學的基礎,這將會讓你的音樂更具感染力,甚至能夠改變他人的心靈。”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片土壤,而言語、行為,甚至情感,都可以被種在這片土壤裡,生根發芽。”
“而你的演奏,就是為他人種下‘種子’。”
“這些‘種子’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力量、勇氣,甚至可以幫他們擺脫痛苦。”
張萌微微睜大眼睛,好奇地問道。
“那這些‘種子’是怎麼種下去的呢?我好像沒有刻意去做什麼,隻是彈了琴,大家就有所觸動。”
張偉微笑著解釋道。
“你演奏的曲目分成了三段——痛苦、希望和新生。”
“你先是帶領大家回到痛苦的記憶中,再給予他們希望,最後讓他們感受到重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