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媒體都是張漢打過招呼的。
至於那些不聽話的,自然有鄭乾去找他們聊天。
此外,張漢控製的一家媒體,當天晚上就迅速策劃了一場電視討論節目。
主題為“音樂中的情感與曆史記憶”。
這次的節目邀請了香江知名的文化學者和音樂評論家。
這些人的出場費可不便宜,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特點,拿錢辦事。
節目開始時,主持人簡要介紹了張萌的音樂會以及媒體對此的報道,隨後話題迅速轉向了張萌的音樂如何引發觀眾情感共鳴,以及這種共鳴背後的深層次意義。
一位音樂評論家首先發言,他分析了張萌的鋼琴曲如何通過音符訴說曆史。
他提到,張萌的演奏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
通過音樂,讓聽眾感受到了來自曆史的重量,尤其是那些艱難時刻的回憶。
緊接著,文化學者則從曆史的角度切入,指出張萌的音樂中所蘊含了那些曆史背景,又是如何產生的共鳴。
她認為,張萌的音樂在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的記憶同時,也為年輕一代提供了一種情感認同的方式。
這種認同不僅僅是一種對民族曆史的追溯,更是一種未來的希望。
節目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如何通過音樂和媒體的結合,引導新生代重新認識曆史,並找到自身的歸屬感。
討論的最後,幾位嘉賓達成了共識。
張萌的音樂不僅僅是藝術的表達,更是一種時代的呼喚。
這個時候,張偉和張萌也正在看著電視中的討論。
“爸,其實用龍國自己的樂器來彈奏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
“我們一定要用鋼琴麼?”
鋼琴隻是張萌掌握的諸多樂器中的其中一種而已,她的選擇太多了。
而張偉說道。
“嗯,先用鋼琴吧。”
“之後的表演都是在西方,鋼琴的認可度比較高。”
張萌有些不情願。
“可是,我需要彆人認可麼?”
張偉習慣性的揉了揉張萌的腦袋。
“小萌啊,需不需要彆人的認可,這取決於你的目的,以及你的地位。”
“在你沒有達到一定的地位之前呢,如果你想彆人能和你感同身受呢,你就需要。”
“如果,你隻是自娛自樂,那當然就不需要了,你想要的是什麼呢?”
張萌抿了抿嘴,似乎還有些掙紮。
就在這時,電視中一位評論員開始討論《尋》這首曲子的特彆之處,他感歎道。
“張萌的音樂不僅在旋律上打動人心,更是在每一個音符裡流露出一種家國情懷,這種深沉的情感並不是年紀輕輕就能擁有的。”
張萌聽到這裡,眼神閃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