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
雖然這些年唐軍打了不少仗,戰必勝,攻必克,常有捷報傳到長安,尤其是前些年皇帝禦駕親征遼東,一舉覆滅了高句麗,更是引得長安轟動,人人奔走相告。
這次大捷的消息傳開還是激動人心,引的街頭巷尾熱議。
這也得利於官報的宣揚,朝廷待阿史那賀魯不薄,阿史那賀魯忘恩負義也格外的引人憤慨。
所以,此次出征大捷也讓唐人覺得十分解氣。
當然了,很多有見識的人也都明白朝廷為何急著出兵討伐阿史那賀魯。
因為新君剛剛登基威望不足,阿史那賀魯等於是開了一個不好的先例,若是不能嚴懲阿史那賀魯就怕有胡人效仿,到時候隻怕叛亂頻生,再要邊鎮平息下來,隻怕要多花無數國力。
朝野議論紛紛,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議論這次領兵出征的主帥和副帥。
程咬金就不用多說了,已經是名揚天下的老將,久經沙場,鮮有敗仗,打個名不見經傳的阿史那賀魯自然不在話下。
更讓大家注意的還是副帥蘇定方。
蘇定方名不見經傳,唐人幾乎都沒聽說過這個人,而且在出征前還隻是一個小小中郎將。
所以,在出征之前,朝野都很不看好蘇定方,覺得蘇定方沒什麼能力,一定是走了什麼狗屎運,這才被皇帝選為大軍副帥。
說白了,他們覺得蘇定方這個人就是去蹭功勞的。
指揮大軍有程咬金這個行軍大總管,蘇定方這個行軍副總管什麼都不用做,隻需跟著大軍行動,等大軍凱旋就能白得一場大功。
朝臣們都是這樣想的,他們就是不明白,蘇定方到底是什麼來路。
如今捷報傳來,此次戰事的大體經過也一起傳了回來。
原來是蘇定方帶了一萬兵馬做前鋒,拖住了阿史那賀魯十幾萬騎兵的進攻,最終等來了程咬金的主力大軍,裡應外合之下,才有了這次大勝。
雖然阿史那賀魯沒什麼名聲,但是十幾萬騎兵卻做不了假。
蘇定方隻有一萬兵馬,麵對西突厥十幾萬騎兵,不但沒有退縮,沒有潰敗,反而一直結陣迎敵,不但堅持到了主力大軍的馳援,還跟敵軍打的有來有回,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一場大勝更有說服力,經此一戰,朝臣們終於意識到了蘇定方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將領。
四月的長安已經桃花盛開,然而西域卻依然寒意凜然。
雖然比起嚴冬時候要暖和了許多,在這樣的天氣裡騎馬依然是一件很遭罪的事兒,尤其是身穿一身甲衣。
不過,薛仁貴的心裡卻很火熱。
蘇老將軍已經算準了阿史那賀魯兵敗之後會逃向伊麗,而千泉就是阿史那賀魯的必經之地。
阿史那賀魯在察覺到有追兵之後一定會設法兜個圈子,故布疑陣,他則帶兵直奔千泉而來。
如今他已經到了千泉,就隻等著阿史那賀魯送上門來了。
“下馬歇息,吃些乾糧恢複下體力,要提高警惕,隨時準備上馬作戰!”
薛仁貴下達了軍令,將士們紛紛下馬歇息,甲衣不離身,兵器就放在腿上,啃著乾糧,就著涼水,目光卻堅定的望著遠方。
“將軍,阿史那賀魯真的會從這裡經過嗎?”
薛仁貴用力的嚼著又冷又硬的乾糧,咧嘴笑道:“蘇老將軍既然說阿史那賀魯會從這裡經過,那一準沒錯。”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薛仁貴本就有打仗的天賦,自然能看出蘇定方有沒有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