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了一座名刹,僅收獲的糧食就比得上一個州府的官倉。
更彆提那些數額不菲的香火錢。
這如何能讓淨軍首領,停下繼續抄寺廟的步伐。
那些想要逃糧稅的刁民們,隻要把糧食往大山裡一藏,包袱一卷就可以躲在外麵幾個月不回家。
但寺廟卻搬不走,廟裡的和尚也跑不了。
淨軍們索性就專挑大大小小的寺廟下手。
對那些上繳香火錢和糧食態度積極的,多少還會給對方留下點口糧度日。
那種和臭石頭一般,拒絕上供也不懼生死的僧侶,碰到淨軍手裡的火器,也都沒能有個好下場。
這幫閹人說開槍就開槍,半點不含糊。
在一個,有數千武僧拱衛,且供奉大唐高僧舍利子的名寺中。
對方武僧的身手很是不凡,三兩下還把淨軍的火器給繳獲了不少。
氣急敗壞的淨軍首領,直接給主持和尚下了最後的通牒:
如果不拿出多少量的糧食和香火錢來,他們就要一把火燒了寺裡的這千年建築。
一萬淨軍,一人往寺廟裡丟一把火是個什麼場景?
主持和尚還真不敢賭!
最終隻能做出了退讓。
上供吧!
啃下了硬骨頭,周圍其它寺廟再無阻擋。
就在淨軍首領這種無底線的騷操作中,數以萬石的米麵和數量龐大的香火錢陸續往商都運了回去。
經手的這些閹人,更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你問皇城是個什麼態度呢?
自然是舉雙手讚成的!
都要餓死皇帝和太後了,誰會在意這些糧食和香油錢的出處呢?
攝政王在朝堂上更是口出狂言:
“佛祖要是怪罪,就怪本王好了!本王這個閹人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文武百官,誰敢勸諫?
不讓抄寺廟,攝政王就要讓淨軍抄他們家!
兩相對比,那還是讓這些閹人去禍害寺廟吧。
反正,佛祖慈悲!
什麼樣的惡人,隻要放下屠刀都能渡!
不想。
就在第十八家寺廟遭到淨軍洗劫時。
商都以東三百裡的皇陵,當天夜裡就發生了震感頗強的地震。
邶太祖的地宮陷入了,如萬丈深淵的地縫中。
奇也奇在這裡。
皇陵如此大的地震,卻沒有波及到周圍的州縣。
離得近的。
最多也就是房屋裂開了口子。
沒有無辜百姓因此而傷亡的。
沒過幾日,就有一首由某高僧圓寂前編寫的童謠,傳遍了商都附近的幾個州府。
童謠是這麼唱的:
皇城高,民心低,賦稅重重如山積。
金鑾殿上笑聲朗,田間地頭淚漣漣。
廟宇靜,香火寒,佛光難照苦難間。
僧侶乞食街頭巷,皇恩浩蕩何處尋?
龍翻身,國運衰,風雨飄搖何時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