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這份倡議書,是掀開建安會二次動亂的序幕,再一次使用了早就已經絕跡的稱號,那就是“危險分子”,也就是說,建安會現在要從市委市政府的層麵,再一次發動建安會之亂了。
第二也就說明潘劍並不是建安會的人,打倒潘劍,有助於建安會掌控整個江右省的權力,其次,潘劍是省長,一旦潘劍真的被定義成危險分子,那也就掀開了老百姓與政府之間對立的序幕,這樣一來,作為一個標杆,潘劍隻要被打倒,那全國一定有很多城市勢必會效仿,到了那個時候,局麵就會失控。
其實現在看起來,很多東西,都是已經被提前準備好了。
就好比楊澤恩被抓,就是前期的準備工作之一。
楊澤恩是徐旭的人。
如果楊澤恩還在的話,聯合潘劍,一把手和二把手都不是建安會的人,那江右省的這麼一場動亂,就很難搞起來。
所以,在前期,楊澤恩先被抓,隻剩下了省長潘劍。
那對建安會來說,難度就小了很多。
其次,建安會在輿論造勢的時候,首先瞄準的目標是徐旭,當大家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徐旭身上的時候,徐旭也就成了這場動亂中的標杆。
原則上來說,他們需要首先樹立一個不能被打倒的人,當那些狂躁的老百姓內心的憤怒無法被釋放的時候,他們就退而求其次,開始圍攻其他官員,而這些官員,都會被打上同樣的標簽。
那就是跟徐旭是一夥的危險分子。
靠著這種輿論和思想上的引導,一場轟轟烈烈的建安會之亂,便再一次形成了。
這就是為什麼建安會有條不紊的原因所在。
每一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方湧岸,你不會成功的,全國這麼大,你以為控製了江右省,你就算成功了嗎?你做夢!”
侯青山還算是有骨氣的,對著方湧岸吼了一句。
方湧岸並沒有很生氣。
他走到了會議室的電視機旁邊,打開了電視,說道“行吧,既然還有人沒那個信心,我就給你們一點信心。”
電視打開了。
首先點開的,是永安省電視台。
隻見永安省電視台上,正在播放一段新聞,這一段新聞,是發生在永安省省政府的門口,黑壓壓的群眾,圍堵了省政府大門,雖然現場也有很多警察,但是人數比起老百姓來說,遠遠不及。
看現場爭吵的情緒,很激動。
老百姓在喊著口號“打倒危險分子陳航!”
聲浪是一波連著一波。
陳航是永安省的省委書記。
接著,方湧岸又換了一個電視台,這一次出現在畫麵上的,是金州省。
同樣,也是緊急的新聞聯播,金州省出現的情況,比起永安省來說,還要更嚴重一些,金州省省會城市林州市,市委大院已經是一片狼藉了,四五個看起來就是官員的人,被老百姓五花大綁,跪在市委大院的中間,身上都掛了一個硬紙板,紙板上,用拙劣的字體,寫了“危險分子”四個字。
這個幾個人的臉上都有傷,看起來應該被虐待過。
接著,攝影機變換了一個角度,到了林州市城管局的門口。
整個城管局,比起剛才的市委大院來說,還要糟糕,能夠看到某個辦公室裡,還在冒著濃煙出來,幾個穿著城管製服的人,被綁在了柱子上,一些肆無忌憚的老百姓,正對著這些人在怒罵,還有人將地上的石頭,撿起來砸在他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