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任之後,需要處理一下前一任局長孫皋遺留下來的曆史問題。
在眾多的文件中,紀少龍看到了一份積壓在某個角落已經很久是文件,這份文件,是蘇省體育局局長李米遞上來的,上麵的內容,是關於運動員保障體製改革的問題。
大概在幾年前,這份資料就被送上來了。
不過孫皋作為當時的總局局長,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重視。
於是乎,這份文件就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根發芽”了,再也沒有重見天日的機會。
當時的紀少龍,剛剛開始接觸袁軍後的問題,還沒有深究到運動員保障製度改革上麵去,但是仔細看過之後,還是覺得這份報告很好,從很多方麵對保障體製做出了顛覆性的改革,後來,袁軍後的問題都搞清楚了。
紀少龍也想到了運動員保障體製改革的問題。
他提出來的大多數改革意見,不是他憑空想出來的,很多地方,都是借鑒了李米的這份報告。
在這個過程中,紀少龍無數次給李米打了電話,詢問他的意見。
李米也給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也正是因為這樣,紀少龍這個門外漢,才能如此完善地提出了保障製度改革的全麵性內容。
說是他原創的。
其實說到底,都是李米的功勞。
紀少龍研究過李米的履曆,這個李米,從很早的時候開始,就在體育部門工作了,最早的時候,當過大學的體育老師,也是國家二級運動員,然後進入體育部門,工作也算是兢兢業業,蘇省的體育,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也有李米的功勞。
這樣的一個人,懂手段,也懂理論,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一開始就說了,紀少龍需要選一個副局長出來,主導這一次的改革。
而這個李米,顯然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他也是有私心的,之所以這個副局長的人選一直沒定下來,那就是因為不管是張笑涼還是韓作林,紀少龍都不看好,他心目中的人選,就是李米,沒有第二個人選了。
當官需要什麼?
晉升需要什麼?
需要上麵有人給你說話。
顯然李米是沒有的,顯然張笑涼和韓作林都是有的。
這就是為什麼,更有能力的李米,不顯山不露水,卻沒有辦法往前更進一步的原因。
對於嚴光遠和沈櫻蕁上報上來的兩個人,紀少龍的意思,就是再觀察觀察,這一觀察,已經半個月過去了。
眼看著紀少龍就要離開總局前往杜福爾了。
所以。
在這三天的時間裡。
他要把這個人選徹底定下來,要不然的話,他一旦離開一周到半個月的時間,跟他回來,這個李米就更加沒希望了。
剛剛開完了一場黨組會議。
這個會議,雖然還有彆的議題,但是最核心的,還是關於張笑涼和韓作林兩個人選的討論。
會議上。
嚴光遠和沈櫻蕁吵了一架。
紀少龍沒有表態,劉欣也沒有表態,所以就形成了一個三對三的局麵,最後紀少龍拍板,兩天之後,再開一場會議,最終把人選給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