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貴陽還有一段路程的時候,朱由榔就已經開始精心策劃他的行動。他深知要想成功占領貴陽並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於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朱由榔決定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將領——李昂,率領數名忠誠可靠且身手不凡的心腹之人先行一步,悄悄潛入貴陽城內。
這些人肩負著重要使命,他們要在不引起敵人警覺的情況下,將皇帝即將駕臨貴陽的消息散布出去。
李昂及其手下們化身為普通百姓,巧妙地融入到城市的喧囂之中。他們穿梭於大街小巷、茶樓酒肆之間,用各種方式向人們傳遞著這個震撼人心的消息。
有時是通過與陌生人閒聊時不經意透露,有時則是借助街頭巷尾的傳聞來傳播。
而在朱由榔的有意推動下,這個消息仿佛長了翅膀一般,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貴陽城的每個角落。
城內的居民們聽聞這個消息後,每個人都感到驚訝和欣喜交加,一時間各種議論聲如潮水般湧起,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人們紛紛交頭接耳,猜測著孫國主是否真的已經成功邀請到了聖駕。而那位高高在上、尊貴無比的皇帝陛下也即將親自蒞臨這座城市——貴陽。
街頭巷尾到處都是人們熱烈討論的聲音。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仿佛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讓整座城市都沉浸在一片喧囂與激動之中。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關於朱由榔和他儀仗隊的行蹤等細節也逐漸浮出水麵。
一些熱心的百姓開始自發地清掃街道,張燈結彩,裝點著這座即將迎駕的城市。畢竟,皇帝陛下的親臨,是何等的榮耀,自然不能有絲毫的馬虎與懈怠。
整個貴陽城陷入一片緊張而又興奮氛圍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位神秘皇帝真正現身那一刻。
然而,留守貴陽的馮雙禮卻如同墜入雲霧之中。
按照常理推斷,如果孫可望真的已經成功地迎回了聖駕,那麼他必定會提前派遣使者來到貴陽,向自己傳達命令,並告知詳細安排。可是直到現在,馮雙禮仍然沒有收到任何來自孫可望方麵的消息。
這種異常的沉默讓他心生不安,仿佛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漸漸湧上心頭。他開始焦躁地在房間裡踱步,眉頭緊蹙,思考著各種可能的情況。難道是路上出了什麼意外?還是說孫可望有彆的打算?一連串的疑問在他腦海中盤旋不去,令他越發感到困惑和擔憂。
於是,他決定派出自己的親信,前往孫可望所在的地方打探消息,希望能夠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同時,他也加強了貴陽城的防守,以防萬一。
馮雙禮本是大西五軍都督之一,原為定北將軍艾能奇部將。艾能奇戰死後,他隨孫可望等聯明抗清。在孫可望麾下,他被封為興國侯。孫可望率軍出征時,命其留守貴陽。
兩日後,白文選帶領一隊騎兵,風馳電掣般地抵達貴陽城下。隻見他身披重甲,手持長槍,威風凜凜。他勒住馬匹,高聲對守城官兵喊道:“吾乃鞏國公白文選,奉國主之命迎聖駕至此,爾等還不快快稟報國主,前來迎駕!”
守城的將領們聽到這番話,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賠笑著點頭哈腰,並立刻派人飛騎傳信給馮雙禮。
馮雙禮此時正在城中處理軍務,突然接到這個消息,心中不禁大為震驚。
他深知朱由榔的到來意味著什麼,對於貴陽甚至整個大明王朝的局勢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於是,他顧不上其他事情,急忙跨上戰馬,心急如焚地向城門疾馳而去。一路上,他不斷催促著胯下的坐騎,恨不得一步就飛到城門口。
當馮雙禮氣喘籲籲地登上城樓,目光落在城下的白文選身上時,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疑慮。他清楚記得孫可望出征前明確表示要親自去迎接聖上,但如今秦王尚未歸來,白文選卻率先到達。
這讓馮雙禮感到十分為難,不知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麵。他暗自思忖,如果處理不當,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紛爭。
白文選見馮雙禮到來,心中大喜,高聲呼喊道:“興國侯啊!吾已奉國主之命,請陛下移駕貴陽。還望興國侯速速通報國主,打開城門,恭迎陛下大駕光臨!”
馮雙禮聽到這話,心中暗自一驚。他深知這其中必定有詐,但一時間卻不知該如何答複。他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決定先穩住白文選,於是說道:“請鞏國公稍安勿躁,待我稟明國主之後,再做定奪。”說完,他便轉身回到府邸。
一進府邸,馮雙禮便立刻召集留守的將領們前來議事。
馮雙禮說道:“白文選此來必定不懷好意,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他。但如果直接拒絕他,恐怕會引起他的懷疑。不如先派人暗中調查,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儘管孫可望在貴州苦心經營多年,但除了極少數死心塌地跟隨他的心腹死黨外,他謀朝篡位的野心並未得到部下們的普遍支持和衷心擁護。畢竟,永曆帝作為明朝正兒八經的皇室後裔,受到廣大民眾的廣泛認可和擁護。這些將士們既然已經歸順大明王朝,自然不願意為了滿足孫可望個人的私欲而冒天下之大不韙。
就在孫可望率領大軍出征、遠離權力核心的時候,城內那些忠誠於明室的人們開始蠢蠢欲動。
鄂國侯馬進忠、宣城侯馬維興、安定伯馬寶,他們三人因同姓之緣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與白文選向來交情匪淺。雖然表麵上看起來,他們隸屬於秦王,但實際上他們內心一直向著明朝朝廷,並多次在私下交談時流露出對當前局勢的不滿和憤怒情緒。他們也經常向白文選吐露心聲——他們內心感到非常苦惱,因為儘管他們渴望報效國家,但卻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和機會。
這次馬寶跟隨孫可望出征,而馬進忠和馬維興則留在貴陽鎮守。當朱由榔秘密抵達貴陽的時候,白文選迅速派遣自己的親信去聯係這兩個人。由於事先已經有所安排,所以馬進忠和馬維興早就做好了內外呼應的充分準備。聽聞馮雙禮召集眾將議事,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於是悄悄命令自己的親信數十人,偽裝打扮一番後,隱匿在普通百姓之中,以備不虞。
馮雙禮雖然名義上歸屬於孫可望的部下,但他深諳天下大義,對於孫可望的種種行為,內心其實並不認同。
儘管身處貴陽城,他卻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他深知,清兵的鐵騎終將踐踏西南之地。然而,孫可望卻沉浸在貴陽奢華生活和自己編織的皇帝美夢中,無法自拔。
今天,他召集諸位將領前來商討迎駕事宜,目的就是要洞察每個人的真實想法,以便作出明智之舉。
馬進忠和馬維興心中一直向著朝廷,早就想打開城門,恭迎聖上駕到。他們向來忠心耿耿,如今皇帝親臨此地,對他們來說,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讓他們歡喜不已。
可是,城中尚有孫可望的親信程萬裡、張虎等人,如果讓他們開城門去迎接永曆帝,那就等於是背叛孫可望。在他們看來,永曆帝隻是個有名無實的傀儡,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但身為臣子,他們還是要把他當作正統來尊重,這是禮數規定,也是大義所在。
就在大家還在猶豫不決的時候,城門口已經聚集了一大群百姓,他們充滿期待地仰頭張望著。
自古以來,貴陽一直被視為中原之外的邊遠之地,山高水長,遠離皇權中心,曆代皇帝未曾踏足此間。然而今日,風聞真龍天子將親臨貴陽,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欣喜若狂,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人潮湧動,熙熙攘攘,每個人都渴望一睹龍顏。
時光如白駒過隙,太陽緩緩爬上中空。忽地,一陣節奏悠揚的旋律響起,在貴陽百姓的眼中,一隊人馬如從天降。
走在最前麵的是鹹寧伯祁三升率領的48名騎兵,他們宛如一陣旋風,呼嘯而來。接著是24名身穿鐵甲的士兵,他們的步伐堅定有力,仿佛鋼鐵巨人。然後是24匹毛色雪白的馬匹,它們如同白雲般飄逸。緊接著是手持班劍和儀刀的士兵,左右兩邊各有12排,宛如兩列整齊的長城。第一排是左右衛的親衛隊,每隊有53人,他們猶如猛虎下山;第二排也是左右衛的親衛隊,每隊有55人,他們恰似蛟龍出海……一直到第十二排,左右金吾衛的翊衛隊,每隊有75人,他們宛如鋼鐵洪流,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