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率領著浩蕩的大軍抵達沅州,與李定國的部隊彙合,八萬兵馬,軍威如山。靖州、沅州、晃州、武岡等地紛紛歸順明廷。至此,湘西的局麵又回到均勢。
雙方似乎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戰火暫時停歇,無人輕易挑起爭端。
滿清洪承疇鎮守常德,洛托守衛寶慶,不敢輕舉妄動。
洪承疇所組建的精銳部隊在鯰魚關一役中幾乎全軍覆沒,儘管在常德勉強拚湊了五萬兵馬,但質量參差不齊,隻能勉強守住城池,攻堅已無望。
洛托雖有萬餘旗軍,但他內心深處卻不願輕易動用這份力量。旗人乃清廷統治的基石,一旦兵力不足,如何鎮壓那些人多勢眾的漢人官吏?因此,清廷目前的主要策略是大量封賞漢人將領,賜予他們王侯之位,讓他們去消耗明廷的軍力。如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還有那位已被李定國逼至絕路,最終自儘的定南王孔有德。
這也是為何李定國在廣西縱橫捭闔,而滿清的固山額真卓布泰不但沒有率軍迎戰,反而撤退至平樂府的原因。
可恨這些投降清廷的漢將,為了取悅新主,不惜屠戮自己的同胞,行徑令人發指。
朱由榔不是不想乘勢攻下寶慶、常德等地,但他也麵臨著令人頭疼的問題——明軍糧草不足。
本次出征的糧草,是雲貴兩省積累多年,也隻夠十萬大軍用上半年。現在大明三線作戰,士卒何止十萬。故而,朱由榔才會提出讓降卒就地屯田的想法。不過,屯田之策,至少一年才能出現成果。
故朱由榔讓馮雙禮率五萬大軍駐守沅州,李定國率軍返回桂林,他則率剩餘軍隊回貴州休養。
馮雙禮這五萬兵馬,除兩萬常駐沅州外,其餘三萬人,也是以屯田方式,分布於湘西各要地。
八月中旬,朱由榔率軍凱旋,同行之人有孫可望、白文選、武大定、岑武等,馬進忠、馬維興二人就在馮雙禮帳下聽命。
廣西這邊,因平樂府駐紮了滿清大軍六萬餘人,故而與桂林、梧州形成微妙平衡。
滿清信郡王多尼多次派人邀平南王尚可喜合擊梧州明軍,都被他以廣東境內亂軍如麻,自顧不暇為由推脫。
無奈之下,多尼隻得率軍退守肇慶,自此,廣西全境光複。
李定國雖有心進軍廣東,奈何糧草有限,隻得就地屯田,同時,暗自尋找時機。
尚可喜見南路大軍進入廣東,喜不自勝,接連出兵平息了粵西等地的義軍,粵西的抗清運動再次轉入低潮。
而福建的鄭成功雖接到永曆皇帝合擊廣東的旨意,卻並未上心,他現在主要精力在打造自己的海上霸業,福建之地仍在耿繼茂牢牢掌控之中。
再說劉文秀,回到雲南後,即刻整備兵馬,奉命出征四川。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兵進四川。
永曆五年,劉文秀統兵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消滅了軍閥李乾德,收降了割據一方的袁韜、武大定,大敗李占春、於大海。之後,他又督軍收降了川東的軍閥譚文三兄弟,結束了四川地區軍閥混戰的局麵,大明重新控製了四川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