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那偽王劉文秀如今盤踞重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應當如何應對?”李國翰步入帳中,麵帶憂色,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安。
吳三桂卻是從容不迫,他的思緒早已在心中千回百轉,此刻他緩緩開口:“西南之地,曆經戰亂,已是疲憊不堪。劉文秀雖然舉大軍而來,但糧草補給必然吃緊。今日他派信使前來,信中雖有議和之辭,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他糧草告急,或是故作姿態,企圖誘使我們輕率攻城。”
李國翰聽完吳三桂的分析,眉頭緊鎖,更加焦慮:“若真如此,我們豈不是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
吳三桂卻露出一絲微笑,胸有成竹地說道:“非也,我們仍要按計劃進軍貴州,隻是這進軍的步伐,需要稍作調整。我倒是要看看他劉文秀到底能撐多久。”
另一邊,在重慶大營中,劉文秀也召集眾將,商討進軍之策。
劉文秀的手指在地圖上劃過,點在清軍的部署之處,環顧一眼帳中諸將,開門見山道:“目前,我軍已成功收複建昌、成都、重慶、敘州等地,川南、川中、川東已重歸大明的版圖。然,滿清平西王吳三桂,攜都統侯墨爾根、李國翰,領精兵八萬屯於遂寧,對重慶虎視眈眈。今日召集諸位,就是要商討如何進兵,還請諸位將軍各抒己見!”
李來亨挺身而出,他的聲音洪亮如鐘,充滿戰意:“王爺,末將以為,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向遂寧,打亂清軍的陣腳,活捉吳三桂、侯墨爾根、李國翰。”
賀九儀卻持重謹慎,他沉聲道:“元帥,吳三桂所部乃是當年的關寧鐵騎,驍勇無比,末將以為吾等必須堅守重慶,憑借高牆利器,穩紮穩打,消耗敵人有生力量,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來亨聽了賀九儀之言,立刻反駁:“賀將軍所言差矣!吳三桂此次進軍,兵精糧足,若我軍困守重慶,穩紮穩打,正中其下懷,吳三桂可以從容調集兵力,全線出擊,如此我軍必須處處設防,咱們這十萬大軍分散到四川各個要地,勢必會兵力不足,難逃被敵一一消滅!故末將以為,應當儘快出擊,趁敵人局勢未穩,一戰功成。”
祁三升也發表意見:“末將認為賀將軍之法看似穩妥,但困守一城,實為不智。若清軍繞過重慶,直指貴陽,將一路暢通無阻!若我軍分兵鎮守,則恐被敵所趁,逐個擊破。須知吳三桂不隻帶了關寧鐵騎,還有滿清固山額真侯墨爾根統率的數萬騎兵,吾等兵力一旦分散,便會陷入險地。故末將還是讚成李將軍的主張,兵貴神速,直擊遂寧!”
賀九儀依舊堅持己見,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二位將軍之言雖有一定道理,然而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清軍斷然不會坐以待斃,如果我軍全線出擊,一旦被清軍騎兵分割包圍,我軍必將陷入被動局麵,遭敵蠶食殆儘!”
祁三升聽後卻是微微一笑,說道:“賀將軍謬矣!遂寧到重慶山高林密,當下又是雨季,道路泥濘,不適合騎兵衝鋒。他關寧鐵騎如果敢在密林之中與我等野戰,必讓他有來無回。”
祁三升說出此話時信心滿滿,他龍驤營可是山地戰的專家,莫說關寧鐵騎,即便滿清騎兵大舉來犯,隻要在山中,他便無懼。
李來亨也補充道:“吳三桂一路從陝西沔縣、寧羌順水而下,最終抵達保寧府,並集舟載軍資。如今他大軍雖已到達遂寧,但糧草補給仍在保寧府。北人不善水站,吾等可率水軍北上,斷其糧草補給。如此一來,敵不戰自潰也。”
劉文秀聽著諸將的議論,腦海中想法逐漸成型。他抬起頭,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來亨將軍之法更有把握!正所謂兵貴神速,咱們隻要能夠抓住時間差,打吳三桂一個措手不及,便能占據主動!本帥決定,兵分三路齊頭並進!三升將軍,命你率部攻打樂至,扼守通往成都的交通要衝!來亨將軍,由你率夔東水師北上南充,斷其補給後路!守豹將軍,你且帶五千兵馬守重慶。其餘人等隨我出征遂寧。”
“末將遵令!”諸將齊聲虎吼領命,隨即各自回營準備去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