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陽父道:“依我看來,宗周要是勢弱,當屬齊,秦,楚,晉四國強盛。
齊國,它乃太公望薑子牙之封國,其薑姓一脈更是炎帝後裔,源遠流長、底蘊深厚。
當今之世,齊國由齊莊公執掌政權,這位君主英明睿智,政治清明,使得國家繁榮昌盛。
尤其在鹽鐵貿易方麵,齊國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術,貿易往來頻繁,經濟蓬勃發展。
可以預見,假以時日,齊國必將崛起於東方,威震天下。
再看那楚國,此國之人天性好鬥,英勇善戰,軍事力量異常強大。未來的日子裡,楚國必能稱雄南方,獨霸一方。
秦邑之地,雖尚未位列諸侯,但不可小覷。
這裡的人們皆是伯益嬴姓之後裔,天生具備一種獨特的本領——通曉獸語,並擅長馴馬。
秦人精於騎射之道,這無疑為他們日後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晉國,這片土地曾是唐叔虞的封地。
自晉文侯即位以來,晉國迎來了全麵複興與發展的契機。短短數年之間,晉國已然展現出驚人的潛力,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一個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雄厚經濟實力的強國。
要知道,這些諸侯國皆源自上古時期的聖賢,其子孫後代亦繼承了先輩們崇高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倘若我宗周王室逐漸喪失德行,而其他各國卻能不斷提升自身修養,那麼這些國家勢必日益壯大,最終取代宗周,成為新的霸主。
鄭桓公對此深以為然,頻頻點頭表示讚同。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前往尋找虢石父和皇父二人,共同商議並向周幽王進諫,籌備遷都之事。
鄭桓公先是找到了虢石父,兩人見麵後寒暄一番,鄭桓公直入主題道。
大司馬,我今天來找你有要事相商,如今宗周朝廷不管軍事,還是經濟實力大不如從前。
如今天子又和申侯,王後,太子不和,外部戎狄蠢蠢欲動,咱們宗周地處渭水平原。
四周沒有天塹可依,萬一哪天鎬京再次被襲擊,今後宗周就再也難恢複元氣了,再說了我們的封地都在王幾,倘若鎬京被攻破,咱們也得遭殃。
虢石父道:“依鄭伯所見,該如何是好?”。
鄭桓公道:“我們應該聯合丞相皇父,勸說大王遷都成周雒邑,這樣我們也能借機跟著天子東遷,在中原地區得到一塊封地”。
周塬和岐山最近幾年不是戎狄入侵,就是山崩地裂,大旱渭水,涇水枯竭,而東方諸地,氣候適宜,大河黃河也沒有水患,所以我們要早做打算。
虢石父是不管事情如何,看有沒有利益,對自己有利,那肯定會幫忙,他覺得鄭桓公說的有理,如果遷都,牽涉諸多事務,耗費巨資,自己聯名上奏。
不成沒啥損失,要是成功,周幽王肯定是讓政策提出者全麵負責遷都事宜,自己就可以趁機中飽私囊,為自己也找一塊好封地。
於是虢石父和鄭桓公一拍即合,當即兩人一起前去拜訪皇父。
這皇父乃是兩朝老臣,周宣王一直都是很倚重他,他大才沒有,但是忠誠老實,對天子言聽計從。
皇父看到鄭桓公和虢石父一起來訪,心說這兩位天子的親叔叔,朝廷重臣一起來我這裡,當有大事發生,於是打開廳堂迎接。
皇父將鄭桓公和虢石父迎進客廳,分賓主落座,先是客套一番,隨後開始切入主題。
鄭桓公和虢石父齊聲道:“太宰最近身體可好”。
皇父趕緊道:“托二位大人的福,老朽身體尚可,哈哈哈……”。
鄭桓公道:“皇父乃是兩朝重臣,為了宗周殫精竭慮,鞠躬儘瘁,確是如此清貧,哎!”。
虢石父趕緊接過話茬道:“是啊是啊!這先王和如今陛下也不憐憫太宰,到如今連個食邑封地都不賞賜給太宰,真是令人唏噓”。
皇父一看兩個人這麼一唱一和,心中暗自思忖,這是要乾嘛,唱雙簧嗎?
皇父趕緊道:“能為宗周效力,為陛下分憂解難,乃是鄙人之榮幸,豈能還有奢望私利之心”。
虢石父道:“皇父乃高風亮節,品行端正,實乃我等之楷模,屬下真是慚愧啊!哈哈哈”。
鄭桓公道:“這個呢!大司馬,也不能怪先王和陛下薄情寡恩,隻因為咱們宗周從立國近三百年多年。
這王幾之內的土地已經被分封的所剩無幾,所以才委屈的太宰”。
太宰,如今咱們宗周岐山和鎬京已現疲態,加上天子和申侯等不和,現在造成戎狄猖獗,我和大司馬商議。
這鎬京城沒有天塹做依托,倘若再次出現戎狄襲擊鎬京,該如何是好?
我們有個主意,想和太宰商議,不知道太宰意下如何?
皇父心說,看吧!馬上到了主題了,於是笑道:“鄭伯,大司馬有話請講,我們都是同朝為官,大司馬和鄭伯又是陛下的同宗姬姓諸侯。
朝廷的股肱之臣,陛下的左膀右臂,我那就是跟著二位沾沾光,混日子罷了,哈哈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