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不是純純的書呆子,當然懂得思考。
梁蕭力大無窮,天琴山琴聖還派人送來定國侯府的落日弓給他,說明信任梁蕭的射術。
天將軍又在梁蕭身上顯靈,卓子房甚至知道梁蕭當初身上有刀劍傷……
太過匪夷所思了!
等李修雲離開後,卓子房喃喃自語“天將軍該不會準備在廬州顯靈吧……”
敵人半個月之內就要速攻廬州,各地的援軍短時間內是來不及救援的,廬州必須堅守。
這也更堅定了李修雲堅壁清野的想法,但為了不打草驚蛇,此舉沒有立即實施,而是配合斥候,待機而動。
一旦發現敵人部隊接近,立即清理周圍一帶產糧地!
梁蕭與卓子房分彆去巡視城牆,布置防禦。
安排妥當之後,梁蕭又去看了廬州的護城河。
大乾國的一丈接近24米,這條護城河距離城牆五丈,寬度和深度都是三丈,與廬州城城牆的寬度、高度差不多。
因為修建城牆的土石主要就是就地取挖護城河的土石,一來節省材料,二來就地取材省了大量人力。
城牆的高度在三到五丈之間,甚至低於三丈,才是古代城牆的真實常態,而不是動輒幾十米高。
梁蕭站在城樓上,望著一潭死水的護城河,思索片刻,對李修雲小聲道“再派人夜間在城外挖些陷阱,在對應陷阱的城牆位置上做些記號,越快越好。在遠離城牆的坑中倒置一些尖刀和尖銳石塊。”
考慮到梁蕭曾經協助燕州布防,李修雲依言照做。
因為梁鐵車探聽到的也不一定就是敵人的真實數目,可能隻多不少,對敵人是能坑一個算一個。
畢竟敵人有可能集中一個方向,硬扛著城上的矢石填河攻城。
做的記號,可以避免己方戰後清理的時候掉坑裡,而敵人又無法在城牆上發現對應陷阱的記號!
好在李修雲提前請求定國侯公孫業,為他撤換了廬州的守軍,由橫江將軍公孫定軍帶隊,可以放心調度。
卓雄也沒有閒著,以卓子房的名義召集廬州書院的學子們,負責監考。
考卷依然是梁蕭從京城裡帶來的一份,由廬州書坊快速印刷了一千份。
卓子房看過梁蕭的考卷之後,連稱“妙哉”。
這些題目涵蓋了觀念、能力、品德等項目,即使成績有所偏差,從字裡行間也差不多能看出一個學子的大體學識與忠誠度。
廬州書院彙聚了江南西部的大量優秀學子,這些人對梁蕭在東海的壯舉早有耳聞,總計有九百人踴躍參與。
就算落選,他們也能獲得三兩銀子的補貼,這是對讀書人罕有的犒賞,也讓他們對梁蕭好感大增。
梁蕭當然不可能全部親力親為,隻是批閱了兩百份之後,將餘下的交給卓子房等人對照審批,自己再重新審閱他們批示的高分答卷。
最終,梁蕭從其中挑出了成績最好的五十人,許諾聘用。
其中有三人剛好過了“八十分優秀”的線,梁蕭打算好好培養鍛煉他們。
夜幕降臨。
南邊靠近城牆的居民區,已經喬裝打扮的左無傷等人望著城牆,神情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