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打仗,水源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幾十萬人不可能自帶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水,大軍每到一處,都要提前尋找水源,比如挖井。
朔方郡在天江北岸,如果蠻荒人不敢硬衝大乾部隊,那麼大乾國想要順著天江沿岸,占據天江賀蘭山以東的天江河段,遠比蠻荒人容易,這也是一大優勢。
就算出現意外情況,大乾將士也可以利用渡河工具退兵國內,蠻荒人渡河工具不夠的話,就無法追擊,就算蠻荒人可以渡河追擊,先靠岸休整的大乾將士也有機會半渡而擊。
“此後,大乾鐵衛、擎天衛,還有一部分裝備了長弓的強弓手,繼續訓練‘短射’,神臂弓的弩手,也暫時不可使用神臂弓,先隨身攜帶一副普通弩箭練習。”
這回就隻有聶遠和呂長河、卓英、王春秋有所領悟了,就連南霽雲也開始一頭霧水了。
“短射”,是梁蕭近期秘密頒布的軍令,就是讓配備了新式長弓的長弓手們,不得拉滿弦,而是把射箭的距離控製在普通弓箭的有效殺傷範圍,隻有一百步出頭。
實際上,全力射擊的新式長弓,有效射程超過二百步,完全沒問題!
梁蕭把眾將的反應看在眼裡,心中已有定見。
南霽雲終究還是偏向衝鋒陷陣的猛將,聶遠等人更有明顯的帥才潛質。
在場眾人,都是梁蕭和呂毅的心腹,梁蕭也不再隱瞞。
“燕州大捷,利用長弓、神臂弓和蠻荒人決戰,是在夜間,敵人很可能並不完全了解這兩種武器的威力。右賢王如果派騎兵來騷擾,我方可以見機行事,誘導敵軍慢慢接近,最後進行‘全力射擊’。”
眾將這才恍然大悟!
大乾國隻有六萬騎兵,其中兩萬多人屬於從騎兵替補裡選出來的,利用的是繳獲的蠻荒戰馬,還不算精銳,蠻荒人可能還有十二萬以上騎兵。
戰場上,除非急切進攻,否則騎兵極少直接對著重步兵方陣一頓猛衝,這無異於送死。
影視劇和遊戲、文學作品,考慮的是市場收益,因此會有一定的藝術加工,才有騎兵直衝步兵的理論。
騎兵最關鍵的優勢,是機動性,可以不斷騷擾、消耗步兵。
如果戰場上出現騎兵直衝重步兵方陣的情況,有幾種可能。
一、敵軍有重騎兵,比如金兀術南下攻宋時用的“鐵浮圖”,就是一種重騎兵,這種重騎兵在不利於騎兵作戰的地帶,可以下馬當重步兵作戰。在遇見韓世忠、嶽飛等名將之前,人馬都穿重甲的鐵浮圖無往而不利。
二、敵軍急於進攻,或者輕敵,比如南朝宋武帝劉裕以兩千左右的精銳步兵組成“卻月陣”,大破北魏三萬左右的精銳騎兵,就是利用了敵人急於進攻的心理,以及敵人不了解卻月陣效果和局限性的信息差。燕州大捷,梁蕭也是利用黑夜下的四個卻月陣背城而戰,再利用蠻荒人急於破城的心理。
三、步兵方陣是弱旅,沒有重甲兵,甚至沒有弓弩手、長槍兵,本陣對騎兵沒有明顯的威脅,騎兵就有可能大舉衝鋒。
排除這些原因,一般情況下,昂貴的騎兵不可能放棄機動性和騎射優勢,和成建製重步兵方陣硬碰硬。
梁蕭的做法,自然是利用敵人可能不了解長弓的優勢,吸引敵軍騎兵接近之後,長弓手再全力猛射,關鍵時刻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眾將領悟之後,更加歎服。
梁蕭的神情又轉為凝重,歎道“最後,以前和我國交戰的蠻荒元帥一直是左賢王。至於右賢王,我們並不了解。考慮最壞的情況,如果此人用兵如神,我軍步兵在進軍賀蘭山之前,缺少進攻優勢,騎兵一定要有隨時以一敵二,甚至以一敵三,打硬仗的覺悟!”
“在決戰之前,騎兵是先鋒部隊,極有可能與對方派來騷擾的騎兵進行遭遇戰。”
軍帳裡鴉雀無聲。
以一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