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諾維奇的軍團級艦隊向著孔雀印第安座超星係團方向,開始了漫長的航程。
這還是何洛第一次以普通人的方式,進行超遠距離的宇宙航行。
這也讓他切身體會到了科技的力量。
在這個大宇宙時代,科技之道的宇宙航行通常有兩種方式。
在同一個恒星係內的短途航行,采用的是根據弦理論發展出來的曲率飛行,通過調整d3維度膜的局部曲率,來拉近與終點的距離。
這種方式就像你將一條平直線段拗彎,然後再去量線段兩端的直線距離,就會發現變短了很多。
至於第二種飛行方式,則是跨越恒星係的超遠距離航行。
這就需要借助於蟲洞技術。
蟲洞又叫做“時空洞”,或者“愛因斯坦羅森橋”,是連接宇宙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
由於這條“時空洞”特彆像蟲子在水果上蛀出來的孔洞,故而被稱為蟲洞。
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加納羅森的理論中,蟲洞始於黑洞而終於白洞。
從黑洞進,從白洞出。
而白洞其實就是噴發出一切的宇宙奇點,因此蟲洞理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存在的悖論。
物質從黑洞被吸入,從白洞噴發出來,宇宙如此循環往複,永遠存在。
科學研究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宇宙一直在膨脹,一直在老去死去。
但是宇宙究竟是如何從無到有,又如何從有到無的?
如果蟲洞理論不成立,宇宙就是一個巨大的玄學產物。
當然,到了何洛這個層次,就知道玄學與科學其實就是一體兩麵的,都是對規則的運用,隻不過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但是在人類剛剛接觸宇宙的那個年代,玄學與科學之間盤桓著一條巨大的鴻溝,比玉夫座長城還要巨大。
蟲洞理論從誕生之初,就一直作為一個無法驗證的假想,僅僅存在於數學模型中,人們並未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正的蟲洞。
直到有一天,人們發現了負能量,進而發現了由負能量構成的狄拉克之海。
宇宙的往複循環理論的最後一塊拚圖湊齊了。
多元宇宙對應於狄拉克之海,其實就是一個個奇點。
負能量從狄拉克之海,經由白洞噴出,變成正能量,形成我們的宇宙。
正能量由從黑洞被吸入,反饋給狄拉克之海。
宇宙誕生於狄拉克之海,最終又消亡於此。
於是掌握科技之道的人類創造出了神才能做得到的偉大創舉——人造蟲洞!
通過人為生成黑洞與對應的白洞,來製造一條穿過狄拉克之海的人造蟲洞。
這既是一條蟲洞,又是狄拉克之海上的一座橋——“愛因斯坦羅森橋”。
何洛站在艦隊旗艦的艦橋上,親眼見證了人類是如何打開人造蟲洞的。
隻見在米哈伊諾維奇艦隊的最前方,有一艘造型奇特的巨型宇宙飛船,形狀就像一節中空的水管。
隻不過這節“水管”的尺寸無比巨大,直徑達到了上百米。
米哈伊諾維奇眼見何洛對這艘飛船很好奇,便親自為他介紹。
“這艘船叫做‘蟲洞盾構船’,專門用來打開臨時蟲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