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自有五萬大軍,戰線拉到了方圓數十裡。
午時,前鋒最激烈的對決基本結束,各自潰散的兵馬開始往本部撤退。
雙方主帥都保持著高度地克製,隻是派斥候不間斷地彙報,卻始終沒有派大軍前往追擊。
史思明在等機會,他吃定田承嗣了。
田承嗣卻打算耗著,把史思明那一萬精銳步兵耗到精疲力竭。
作為曾經同一個陣營的將領,雙方對對方士兵的戰力都非常熟悉。
而且也不可能出現低級的失誤,例如某一支軍隊行動不及時延誤軍機。
這幾乎不會存在。
對於從戰場淬煉出來的唐軍來說,行動如山是最基礎的。
所以,這場戰爭其實變成了雙方統帥之間耐力的角逐,變成了雙方士兵之間勇武的角逐。
大量的騎兵精銳遍布在方圓數十裡,大量的斥候在四周穿梭。
直到傍晚,殘陽映照在荒涼的河北大平原上,映照在被鮮血染成紅色的麥地裡。
重傷的戰馬,經過了一天的煎熬,終於悲涼地死去。
那些屍體堆下麵的哀嚎,也慢慢消失。
無邊的麥屑隨風飄舞。
堅守在原地的士兵臉上布滿了汗漬,經過一日的駐守,他們臉上也露出了疲憊。
深青色的蒼穹慢慢開始籠罩大地,潑灑的夕陽在天地之間留下一片殷紅,將麥浪映照得格外鮮豔。
戰場就像色彩明麗的油畫。
轉眼,已經到了下半夜,瀛州的戰況送到了常山真定李光弼的手中。
李光弼佇立在城頭,目光如雪一般注視著群星下的東方。
稍後,他還接到了田承嗣的求援信。
田承嗣在信中表達了自己的處境,並且告知了李光弼,如果自己戰敗,自己的數萬大軍將會被史思明收編。
這無疑會助長史思明的實力。
李光弼依然沒有任何行動,他知道田承嗣在危言聳聽。
論戰術層麵的狡猾,李光弼還在史思明之上。
但李光弼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他隔著一百五十多裡,繼續觀望。
第二天,史思明率先開始抽調更多的騎兵,佯裝在戰場上做推進,以此乾擾田承嗣的判斷。
但田承嗣依然駐守著,並且不間斷地給李光弼寫信。
局麵發展到這一步,乍一看田承嗣落了下風,史思明的兵馬整體配置顯然強於田承嗣。
而且李光弼作壁上觀。
但其實,田承嗣之所以還敢跟史思明拍板,不僅僅是因為田承嗣給李倓寫了表忠信。
可以說,田承嗣給他能拉攏的人都寫過信。
他也知道嚴莊已經約定了奚王南下。
他在等待時機,等到範陽的局麵更亂。
五月二十四日,在史思明與田承嗣於莫州對峙的第四日,史思明不斷以優勢的姿態給田承嗣寫信勸他投降。
但也正是在這一日,河北戰場決定性的事件發生了。
史思明接到了來自盧龍的彙報:奚王統帥數萬奚族大軍殺了進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