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的一路上減員便近乎一半,自己的手下兵卒還能控製,金錢招來的人手卻是不甚聽話常有自作主張之輩。
這些人除了害了自己還拖累了不少他們的無辜之人下水。
回來的路上還被一個食人的部落抓進起來過,好在手底下錦衣衛靠譜把他們撈了出來。
甚至走了一段時間因為紅薯無法繼續保存他們還種了兩回,好在運氣不錯直接就成功了,不然再來一次他們怕是就堅持不下去了。
就這樣損兵折將的回到大明,見到黎明曙光的時候在進京路上還病死了一個。
於是能夠站在這裡領賞的除了他就隻剩下兩人。
差不多三百分之三也就是百中取一的存活概率。
但他們卻帶回了足以讓大明脫胎換骨的東西。
“你這一路還真是九死一生啊。”
聽完他的話朱長安內心震撼無比,看著麵前滿目滄桑的男人,起身走到他麵前躬身行禮。
“殿下使不得。”劉錦說著連忙避開撲通一下跪倒在地。
“此行多霜雪,謝君不辭路遠。這一拜你當受的。”朱長安欽佩的看著他用嚴肅的語氣說道。
劉錦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朱長安扶了起來。
“還請賢卿不要推辭。”
“能得殿下如此禮遇我”劉錦紅著眼眶聲音有些哽咽,但在朱長安的堅持下他隻好受了這一禮。
“就在我這休息一會吧。”
“你此行功莫大焉,待一會兒孤稟報皇爺爺,定要好好賞賜於你。”朱長安笑著對他說道。
“謝殿下。”劉錦感激的朝朱長安拱了拱手。
“好好休息吧,孤保證便是阿爺的封賞少了,待孤登臨大寶畢不失你封侯之功。”
“這”
劉錦聞言瞪大了眼睛,神情有些呆滯,不以軍功便能封侯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就以他的能力,戰場上能活著回家便謝天謝地了。
“謝殿下。”
封侯啊,拒絕是不可能的甚至按照流程稍稍推辭一下他都不願意,今日同殿下說的無數話中唯有此刻最是真心實意。
“行了,你且好好休息吧。”朱長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準備離開書房。
劉錦應了一聲,便跟著宮人下去休息了。
半個時辰後。
禦書房。
“阿爺,孫兒有要事稟報。”
朱長安站在朱元璋桌前神色恭敬語氣卻難掩激動的說道。
正在批改奏折的朱元璋聞聲抬起頭來笑吟吟的將他拉到身邊坐下。
“看你嚴肅的,說吧什麼事。”
“紅薯。”朱長安沒有賣關子直接了當的取出木盒遞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木盒,看到裡麵那塊拳頭大小的紅薯,感到十分新奇,連忙接過來仔細打量了一番。
“這就是你一直鬨著要找的東西?”
“是,此物名喚紅薯,是孫兒命人從海外帶回來的。”朱長安點了點頭說道。
“海外?”
“嗯,這東西真能吃啊,我記得你以前說過他好養活產量遠超稻穀。”
朱元璋看著手裡的紅薯回憶著他孫兒小時候拿著他畫的圖給他進行的科普。
“能的你看這是種植方法。”朱長安興致勃勃的將牛皮紙也拿給朱元璋。
朱元璋接過牛皮紙,仔細閱讀起來,越看越覺得神奇。
“那咱們就先在宮裡種一種,若是不錯在推廣出去,怎麼樣?”
“好啊,就依阿爺的辦。”朱長安並沒有什麼意見。
紅薯在宮中試種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次日。
朱元璋便吩咐下去讓人在禦花園中開辟出一塊地來,用來種植紅薯。
禦花園中。
內侍們正在忙著翻土澆水,朱元璋和朱長安則站在一旁看著。
“乖孫覺得這樣成嗎?”沒種過這玩意的朱元璋隨口問道。
“孫兒覺得問題不大,聽說紅薯這東西好養活,隻要有水有土就能活。”朱長安想著曾幾何時在小說裡得到的知識胸有成竹的說道。
(愚蠢的作者曾把發芽的土豆種花盆裡曆時快半年然後長了兩個特彆小的土豆也就鵪鶉蛋大,事實證明在不靠譜的人手裡啥也不好種。)
“那倒是挺好。”
“咱就等著看結果了哦。”朱元璋點了點頭看著自家孫兒興奮的樣子也做出了一副期待的表情。
就這樣,在朱元璋和朱長安的期待中,紅薯在禦花園中慢慢發芽生長起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紅薯苗越長越高,葉子也越來越茂盛。
可是漸漸的朱長安就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天氣漸冷他有點害怕。
萬一他真成了那個能把紅薯種死的冤種怎麼辦?
就這樣隨著天氣漸冷,原本還在休息的劉錦幾人也被沒有信心的朱長安抓了壯丁。
五個月後。
“殿下,這天越來越冷了,卑職沒在這麼冷的時候種過。”
“紅薯能不能真的種出來我也不確定。”劉錦擦了擦頭上的汗水問道。
“那你來的時候是怎麼種的?”
“你不是因為路途遙遠還種過來著。”朱長安問道。
“不一樣的,不僅溫度不一樣,而且早在十月份我們就收獲了。”劉錦回答道。
朱長安聽著他的話頭疼不已。
甚至有些沮喪,難道他真的要做那個種紅薯都能種死的冤種了?
“那現在怎麼辦啊。”朱長安四處望去有些茫然的問道。
“殿下既然擔心那為何不試試挖開看看,您不是說這東西好養活嘛。”
“五個月了,沒準長成了呢,您看怎麼樣?”劉錦有些猶豫的問道。(紅薯的生長周期一般是四到六個月)
朱長安立刻眼前一亮,但還是有些擔心的說道“我擔心挖開的時候不小心會傷到它,萬一沒長好呢?”
“可是殿下,現在天越來越冷了,就算沒挖開也凍死了吧。”劉錦提醒道。
朱長安聞言頓時愣住,隨後連忙說道“對啊,我怎麼沒想到,那咱們現在就挖開看看。”
“是。”
“你們幾個跟我一起,注意小心一點彆把紅薯弄壞了。”劉錦對著一旁自己的手下吩咐道。
一群人小心翼翼地將不少紅薯挖了出來,看到看起來已經長成的完好無損紅薯,朱長安終於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