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花昭葉深!
花昭看他們這麼快就回來,就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不錯。
“有人找麻煩嗎?其他小販什麼反應?”花昭還是最關心這個。
“沒有,都挺好的。”張桂蘭有些擔心道“隻有一個小販來買了一杯瓜子,然後他們幾個就都聚在一邊嘀嘀咕咕,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後來又有幾個小販來我這買了挺多瓜子。”
“沒事,他們不會做什麼的,我們又沒搶他們多少市場。”花昭說道“他們再來,你就告訴他們,自己家產的瓜子,賣完就沒了,祝他們生意興隆。”
那些小販,不可能是鄉下的農民進城來賺外快,隻可能是城裡的無業人員,專業乾這個的。
76年了,雖然不是所有知青都回城了,但是有門路的都回來了,然而並沒有那麼多工作安排給他們,他們隻能閒在家裡。
再趕上政策鬆了,街頭巷尾的小商小販就多了。
他們常年乾,她們卻隻賣一兩個月,衝突不大。
有花昭指點,張桂蘭就放心多了,帶著孩子們開心數錢。
今天她背了20斤瓜子,3個孩子一人5斤,就是15斤,但是試吃用掉了一些,到底有人沒買過,買之前得嘗嘗。
最後數下來,一共165塊錢,再加上白天的75,今天一天就賺了240塊錢。
看得葉舒都跟著眼熱“錢怎麼這麼好賺啊?”她從來不知道。
這可跟花昭挖人參賺大錢不一樣,那個可遇不可求,全中國也沒幾個像她一樣靠人參發財的。
但是賣瓜子不一樣,誰都能賣,連小孩子都能賣。
雖然說花昭的瓜子好,賣得貴,但是隻看其他賣2毛5的人吧,聽說人家生意也不錯,賣得比張桂蘭都多,收益除以2,人家一天也賺100多,一個月就是3000多!
過去她從來不可能想到一個小販,就這麼賺錢。
葉舒還在驚歎地回不過神,張桂蘭已經把錢放在花昭這,領著孩子們回家睡覺去了。
她家那條胡同,隻有幾家獨門獨院的,其他都是大雜院,人多眼雜,閒漢也多,她害怕。還是放在花昭這裡她放心。
這條胡同住的人就不一樣了,周圍人也知道這裡住著誰。萬一真有小偷來,不知實情,進了院子都得打怵。
這麼大的院子,那得住著什麼人家?一般小賊可得罪不起。
花昭把這些錢都放在一個專門的木頭箱子裡,說道“是啊,現在的錢真是太好賺了。”
這是個黃金時代,此時已經初見端倪。
等到了幾十年後,流動攤販,隨便賣個瓜子,一個月就想掙出彆人七八年的工資,那是做夢。
但是現在,隻要敢乾,遍地都是錢,隨便撿。
但是敢的人太少了,一來怕抓,二來怕丟人。
有些人就是明知道賺錢,也不會放棄自己勉強維持溫飽的工作出去擺攤的,丟不起那個人。
也許是千百年傳下來的商人低賤思想,也許是之前打擊私營經濟太狠,大家覺得小商小販、個體戶,是個很丟人的職業。走投無路的人才會去乾。
接下來幾天,有葉舒的全天候陪伴,張桂蘭也放心了,每天都是火車站、電影院兩頭跑,賺錢賺得飛起。
她也感覺到了撿錢的樂趣,根本停不下來。
火車站的市場,還是那麼不慍不火,因為沒有老客戶,每天的客戶幾乎都是全新的。
但是一個白天也能賣出30斤,晚上,她和孩子們加起來,一共能賣50斤,一天就賣80斤。
花昭一看,這不行啊,家裡的瓜子十幾天就要賣完了!她得開始著手新的東西了。
張桂蘭都來催過了,她想到瓜子就要賣完,她真是痛並快樂著。每天賺錢好開心,馬上就沒得賺了,好難過。
花昭拉著葉舒去逛街,她非常好奇花昭說的新的賺錢方法是什麼。花昭說,那是個不遜色於瓜子的生意。
她可知道瓜子的利有多重,自己家產的瓜子,哪有什麼本錢。
兩人來到了華僑商店。
“你要買什麼?”葉舒好奇道。什麼賺錢的生意跟華僑商店有關?還是張桂蘭能做的?
不是她瞧不起張桂蘭,她看得清楚,以張桂蘭現在的水平和膽子,隻能在火車站和電影院門口賣零食。讓她賣電視機,她自己還沒看過幾回電視呢。
花昭家倒是有個彩色電視機,但是讓她放到後院給爺爺看了,她可不愛看現在的電視。
花昭徑直來到了西點區。
華僑商店,麵對的都是華僑甚至外賓,普通人想進門都得看級彆,買東西要麼用美金,要麼用華僑券,單純的人民幣人家都不收。
西點區全是麵包和糕點,而且都很貴,一個小麵包1塊錢起步,做得都是地道的外國口味。
“倒騰這個可不行,貴,保質期短,賣不出去就砸手裡了。”葉舒說道。
“我不買麵包,我買原料。”花昭在角落裡找到了原料區,這裡賣沙拉醬、番茄醬和各種烘焙材料。
她看到了她的目標,黃油。
一盒2斤重的黃油,加券10塊錢,不貴。當然隻是對她或者華僑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