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五年十一月的大朝集,應該是年前的最後一場,熱鬨非常。
很多的州府官吏都會選擇在這次的大朝集中回長安,然後等待著年關到來,齊聚那一場一年中最隆重的元日大朝賀。
而因為突如其來的大疫,被封禁在坊中一月有餘,如今終於自由了的長安百姓們,也紛紛挑起紅燈籠,慶祝陛下盛德,護佑萬民。
按照以往瘟疫的凶險,哪怕是隻莒縣在一縣之地的小疫,少說也要死傷上千人才能平息。
但這次的大疫,卻在陛下的旨意下安穩度過,偌大的長安城死亡不過百人。
這是何等的瑞兆
並不起眼的老百姓們,自此,對得位不正的李二陛下換了態度,從摒棄嫌惡一下子變得恭敬起來,甚至可以說的上是惶恐。
因為這些人,向來是最實在的。
他們不會管陛下的皇位是偷、是搶,還是殺兄弑父,逼父退位,隻要做皇帝的能讓他們活下去,那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要是再能讓他們吃飽喝飽,衣食無憂,那就是個功過三皇,德高五帝的聖君。
私德有虧?那是什麼東西,老百姓們表示都是浮雲,還是填飽肚子最重要。
此時,承天門外的廣場上已經是人滿為患,三省六部的官員們已經忙昏了頭。
全體傾巢出動,將各自要負責的外來官員們,按等級和急緩程度分批拉攏開。
還要安撫為此表示不滿的少數人,畢竟是在天子腳下,為數不少的人還位高權重得罪不起,導致這種中央官員們不敢倨傲,隻得是連連賠笑。
自進了朱雀門後就沿著大道一路向前,過鴻臚、太常兩寺,經尚書省,一直到承天門下。
長樂一邊給李斯文一行人帶路,一邊給劉姥姥進大觀園,驚呼連連的他們解釋,整個大朝集的固定流程。
頭一批覲見皇帝的,是長安城中常駐的公卿將相和大小百官。
他們會作為評判之人,幫助皇帝分辨奏疏真假,將賀禮分出高低貴賤。
但不出意外就隻是作為背景板,隻在需要的時候高呼陛下聖明,海晏河清類的口號。
而第二批次,就是來自各地的封疆大吏和各州刺史。
他們要向陛下當麵敘述治下郡政及一年的財經情況,然後向尚書省上報地方政績,以便朝廷日後考量是否合格。
緊隨其後的,是各州府的地方官。
他們此行會攜帶僚屬,上繳本年的計簿,要先到宰相府備案,然後才是向皇帝彙報當年的特大成果或紕漏。
最後才是請諸少數族的酋長、附庸國使臣奉朝貢進表拜賀,並由降臣獻舞,自貞觀四年東突厥滅國後,都是由代右衛大將軍,曾經的頡利單於為領舞。
至於這種羞辱會不會引起外邦人的同仇敵愾?
天策上將李二陛下最不怕的就是這個,當今朝廷上把握實權的諸多國公,都是從當年的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的人傑,甚至巴不得戰爭的到來。
他們如此渴望戰爭,渴求軍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大唐的封賞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