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之先生大才,若是另有他想,興也難察覺。但還請先生不必擔憂,先生有何要求儘可提出,興定會儘力而為。”
“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李興鄭重道。
看著麵色鄭重、心思赤城的李興,賈詡沉默了。
微闔雙眸,麵如止水“如今天下承平、北境安寧,太守大人為何如此心急?”
“民生艱難、朝廷積弊、胡虜肆虐,何來承平?興久居草原、生性謹慎,強敵環伺、日夜難寐,如今便是在漢境之中,同樣亦是如芒刺在背,難得心安。”
“先生同樣久居西涼,應當最是能夠明白這種感覺才對。無論何時何境,強己方可自保,方可應對未來之危機。”
李興不相信賈詡看不出如今漢庭的問題,或許想不到未來會形成那般混亂的局麵,但亂世之象已經初顯,有識之士多已察覺征兆。
“太守大人遠見,詡佩服。既是如此,詡拜見主公。”賈詡聞言,微微一笑,躬身拜道。
看著拜服的賈詡,李興心情頗為愉悅。
雖然他知道,賈詡並沒有真心歸服,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就很好。
亂世還遠、日子還長,能暫時順利收於麾下即可,日後自會收心。
……
與賈詡一般無二,伴隨著李興的動作,諸多賢才猛將很快便被收攏歸附。
當然,相對於人才濟濟的眾多猛將,招來的賢才除了賈詡外,隻有戲誌才、程昱和陳宮三人。
程昱和陳宮此時隻是初為小吏,且有大誌,自是甘願前來。
戲誌才則是在考察了遼東民生之後,才歎服歸附。
至於其他的諸多賢才,則是一個都沒有招來,他們多是出身顯赫、世家子弟,怎麼看得上遼東這偏遠之地。
而一些未來的頂級謀士,此時尚未學成,李興也不願拔苗助長,暫時沒動。
雖然隻招來四人,但李興並無有幾分失落。
此時的他隻是名望初顯,身份地位還不足以引來那些大才名士,隻是試探性的接觸。
便是戲誌才的到來,在李興眼中已是意外之喜了。
李文、李羊等人,雖有能,但卻終究是中人之姿,可為乾吏,但至多也隻能勉強管理好一郡之地。
而這四位都是頂級的文臣,李興在第一時間便對他們委以重任,將政務儘數分配交於他們管理,李文等人改為輔佐。
賈詡等四人也沒有辜負李興的希望,很快便適應了各項工作,並且加以完善改進,將整個遼東的政務運轉效率和成果再度拔高。
另一方麵,相對於稀缺的文臣,猛將方麵李興可是收獲頗豐。
亂世方出英雄,若說謀士梟雄無需亂世也可出人頭地成為能臣乾吏,那麼武將就多隻能靠亂世方可脫穎而出。
謀士之中,家境貧寒者無有幾人,畢竟這個時代吃不起飯怎可能讀得起書,便是天資聰穎也沒有機會。
猛將卻多可憑借天資起於微末,像是典韋,家境貧寒,但靠著打獵捕食同樣身材健碩、力能抗鼎。
這些猛將,有的身負命案逃竄在外,有的耕獵於家為一農夫,也有的身在軍中。
在軍中的這些人,雖然能力過人,但缺乏施展空間又無背景,至多為一百人將。
通過隴西李氏的人脈,輔以錢糧賄賂,將之調動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