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是門生意,不過這門生意要複雜得多。
除去政治目的和長久影響外,此次並州之行在陳宮等人看來算是小虧。
這也就是遼東富饒、物資充沛,所以如此多的糧草靡費影響不大。
若是在常人看來,可算是血虧。
朝堂袞袞諸公便是這般看待的,靡費如此多的錢糧,不計損失千裡迢迢為並州解圍,李興此次確是做出了犧牲,且有大功。
因此靈帝此次為之嘉獎,並無人反對。這般“赤膽忠心”之舉,任誰都挑不出毛病。
九原太守此次也收獲頗豐,雖損兵折將,但畢竟其斬和連首級為首功,在家族的運作下,改任琅琊太守,準備。
而呂布。
不出李興預料,依然成了炮灰。
為秦良立下大功,其上報朝廷時對此卻隻字未提,將功勞儘數放在了守城的都尉身上。
都尉也因此被擢升為太守,呂布卻隻掛了個百夫長的職位。
如今亂世未現、世家當道,便是有能如呂布,也一樣晉升無門。
儘管在眾人看來此次並州之行小虧,但李興卻覺得蠻劃算的。
此時雖是漢末,正值小冰河時期,氣候寒冷乾旱,農業嚴重受損。
但是李興培養的大批量優質良種耐寒耐旱,並不會受太多影響。
以遼東土地之肥沃、平原之寬廣、河流之細密,隻要埋頭開墾個幾年,糧食定然數之不儘。
後世我國最重要的產業基地,可不是吹出來的,更何況這裡現在還未曾經受多少開墾,儘為沃土。
以些許糧草肉乾換取精銳士卒,於李興而言合算之極。
“此次出戰的這些新軍已經初步成型,要以之為骨乾儘快將其餘新軍儘數培養整合。”
能跟隨出戰的,無一不是經過選拔的精銳,經過此次戰火的洗禮,強軍氣勢已經初步顯現。
掃掃山賊、趕趕水匪,終究是難度太低,對於士卒的提升有限。這般真正的戰鬥,才能讓士卒儘快成熟起來。
歸來的這些新軍雖然看起來沒什麼變化,但實際上戰力和精氣神已經有了質的提高。
若是再連勝個幾次,強軍之魂估計就能初步打造出來了。
士氣是怎麼來的?打著打著就有了。
就像戰國時期白起麾下的士兵,開戰前在士氣上就有著絕對的優勢,對麵聽到白起的名字天然就弱上一頭。
不僅是士卒,關張等人的變化也不小。
紙上得來終覺淺,對於他們這些未曾經曆過多少大戰的“小將”而言,這一次的並州之戰影響頗深,個個受益匪淺。
尤其是最後一戰之中,借著順風仗之勢,各部兵馬將自己的渾身解數儘數展示,黃忠、高順和麴義三將遊刃有餘的指揮、老練的軍陣變換,著實給他們上了一課。
隨後的戰績、戰損也明晃晃的讓他們意識到了彼此之間的差距。
個人勇武終究有限,便是莽如張飛也從此戰中深刻認識到了這一點。
若是將當時呂布軍的位置與黃忠、高順和麴義三人中的任何一人置換,情況定然不同。
三人麾下強軍定會毫無阻礙的直接殺穿敵陣衝到和連眼前。
彆的不說,十個陷陣營圍上去,便是呂布也得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