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方蒼狼!
“文忠,高句麗各部中精銳情況如何?”
“除了南部已然被我遼東軍打廢了以外,其餘三部軍中皆以親衛營為首,各親衛營規模約在千人左右。伯固手中的精銳稍多一些,約兩千左右。”
“伯固與其它三部首領現在的關係如何?”
“經過南的協助謀劃,現如今伯固的實力有所增長,野心也隨之提高。不過其餘三部均已升起警惕之心,雙方的關係明麵上雖然穩固如初,但實際上已經出現了裂痕。”
自被安排入高句麗以來,區南並沒有行居心叵測之舉,而是真的在為區南出謀劃策。
實實在在的助其掌控高句麗的大權,壓服各部。
便是此次出使,實際上而言對於高句麗也是有利無弊。
避免了兩敗俱傷,使得雙方各取所需、罷兵言和。
消除了李興的隱患,但同時也確實保全了高句麗。
最為可怕之處便在於,區南的一切做法都沒有問題,結果對伯固有益,但將來完全是為李興作嫁衣。
李興不需要區南削弱高句麗,隻需要區南引導高句麗保持理性,做出符合雙方利益的選擇。
離間各部的關係也是為了將來逐步蠶食和掌控高句麗,至於伯固的實力會借此增加多少,根本不被李興看在眼裡。
“五百對兩千,主公以為如何?為樹立文忠在高句麗的威望,索性再讓一步。文忠可建議高句麗王室及各部各出精兵五百,如此一來,各部實力與王室再度拉大,也便於文忠日後謀劃。”
“可。”
李興稍加思索便同意了戲誌才的建議,其實出兵多少於他而言並無太多區彆。
“我軍若勝,高句麗不許再南侵遼東,每年歲供朝廷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美女十名。”
“我軍若敗,約定割讓之地儘皆歸還。”
賭注於李興而言並無意義,隻是象征性的說了一下。
畢竟是天子下令同意的北伐,李興投其所好,順便為朝廷攬了些好處,權作封口費。
“將來養寇自重,還需要高句麗來充當這個角色。文忠你自可稍微透點口風,引高句麗南侵遼西等地。”戲誌才道。
“不可!豈能為一己私利而殃及我大漢百姓。”李興皺眉製止道。
戲誌才恭聲道“臣失言,還請主公恕罪!”
“無妨,以後這類言論無需再提,且起來吧!”
“是!”
然而,在起身之時,目光不經意間與區南交彙,一切儘在不言之中。
李興為人主,當以仁德傍身,這些罪孽之事他們作為臣子,自當為其背負。
……
肉足飯飽之後的區南含著去膻味的茶葉返回了高句麗大營之中。
“怎麼樣?”
大帳之中一群人翹首以盼,滿是期待的看著一臉淡然的區南。
“不負陛下所托,臣憑三寸不爛之舌已說服漢人,同意賭戰。”
“臣百般說服,以言語相激,終得與漢人定下賭約,我國以兩千精銳對敵五百。”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一片嘩然,皆目錄震驚敬佩之色。
“好!區南果然大才,真我國之擎天玉柱!”伯固忍不住讚歎道。
區南得此厚讚,微微一笑“經臣曉以利害,李興答應無論勝敗皆會停止此戰,讓出部分侵占之地,隻保留黑山以南的地區。且此次賭戰,若我軍獲勝,漢軍撤回遼東,歸還侵犯所有土地,十年內再不北上。”
聽到這話,眾人的呼吸都不禁沉重了起來。
他們難以想象眼前這個人是怎樣說服的漢人答應這種“不平等”條約,簡直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