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北方蒼狼!
對於烏桓軍散發出來的氣勢張遼再熟悉不過了。
他麾下的召虎軍便是以向死之心為核心打造出來的。
但一直以來,李興軍的強大導致他一直未曾為麾下的召虎軍“開鋒”。
在小規模的戰鬥和日常訓練中雖然已經將這支軍隊初步打磨成型。
尚缺一場真正的血戰來徹底激活這支軍隊的“軍魂”。
“烏桓能夠在大漢和鮮卑之間存活下來,果然還是有些本事的,沒有讓我失望。”張遼目光中滿是興奮。
作為一手將烏桓逼上絕路的主使者,他的目的一開始便是激起烏桓軍的向死之心。
隻有與這樣的對手作戰,才能真正淬煉出麾下鐵軍的意誌。
不僅是張遼,其餘眾將眼中也紛紛流露出了感興趣之色。
率軍頂在最前方的馬騰更是興奮異常“終於有點意思了,一幫軟蛋打起來也沒意思。”
太弱的對手常常是讓自己變弱的退化劑。
李興一直以來行軍作戰都過於穩健,往往都是在戰力優勢數倍於對方的情況下開展。
雖然這鑄就了遼東軍的戰無不勝,但對軍隊的戰力提升卻極為有限。
未曾遭遇過勁敵如何能深切察覺自身不足?
不曾瀕臨過絕境如何能徹底逼出自身潛力?
此前的敵人不過是些黃巾軍和匪寇之類,稍微有點戰鬥力的也就是鮮卑軍。
而日後他們將要麵對的可是強大無比的中原諸侯。
縱觀漢末,便是中原再亂照樣隨手收拾周邊異族。
烏桓、鮮卑、南蠻、山越等,都不過是中原諸侯的經驗包,沒事的時候刷一刷經驗、回回血,翻手可滅。
李興即將麵對的可是亂世之初除董卓之外的最強諸侯,袁紹。
僅憑現在的實力,並不足以穩操勝券。
因此,儘管有諸多手段可輕易將烏桓納入麾下,但在程昱的勸諫下,李興最終還是毅然決定由張遼主導這場戰鬥。
將烏桓逼上絕路,借這把利刃來為遼東軍“開鋒”。
“品字形,鋒失陣,殺!”
張遼斬釘截鐵道。
戰前他早已將此戰的布局謀劃提前排定,眾將都明白此言之意。
伴隨著低沉的號角聲響起,遼東鐵騎迅速變陣,分為三列,與鮮卑的三路大軍針鋒相對。
“早該如此,兵對兵,將對將,真刀真槍的乾一場!”一身錦袍的馬超看著周邊散去的友軍,眼中滿是對於戰爭的狂熱,將陣型直接轉變為鋒失陣,向著正麵的敵軍直衝而去。
烈虎騎撤至後方,蟠蛇軍和驍龍軍分至兩側向烏桓後方包夾去。
其餘5支萬人鐵騎舍棄了陣勢配合,各自向著敵軍發起了衝鋒。
從精妙的陣勢碾壓轉變為最為純粹原始的正麵肉搏。
……
“這群漢人!怎麼敢!”
丘力居不可置信看著漢軍的變陣,雙目赤紅。
對麵這是完全不把他放在眼中,真的隻是將他當塊磨刀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