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3天成萬元戶!
“這倒是,知青返鄉,這些人就很難安排工作,再有一些原本在城裡的待業青年,同樣也沒有地方去,不少都是讓所屬的單位,或者街道辦事處來解決。”陸浩點點頭,“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街道辦又沒有大的資金來源,更沒有什麼大工廠可以安置這些人員,處理起來的確麻煩。”
陸浩大概明白為什麼劉芬會想跟自己搭上聯係了。
自己媳婦才剛剛懷孕,就跑過來說代奶粉票的事,還將話題往工作崗位,待業青年上引,明顯是想要讓他給漢水橋街道辦的待業青年就業崗位。
這種事很常見。
不少大型的企業都是被這種方式給搞垮的。
這個部門要你幫著解決人員安置問題,那個部門也要你幫著分擔一下人員就業的壓力,一家部門塞點人,吃閒飯的人就多了。
時間一長,最後劣幣驅逐良幣,原本好好的企業,充斥著各種吃閒飯的人,讓想想乾的人沒了施展空間。
這些人被安排進來的人,不單是待業的青年,同時還有各個部門的家屬親戚,年紀可能有五六十歲,字都不認識一個。
最後的結果就是明明是一家業績不錯的企業,活活被拖累的舉步維艱,直至倒下,明明產品不錯,銷路也不錯,可就是因為沉重的人事包袱,讓企業步履蹣跚。
健力寶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
其他發展不錯的國有企業,同樣也存在著這個問題。
當然,這些企業麵臨的不僅僅是人員的問題,還有企業所屬權的問題。
“是啊,街道辦哪有位置安排那麼多人?就咱們街道辦,有23個居委會,398個居民小組,戶,人,有42條街巷,現在還有好多人在家裡找不著工作。”劉芬不愧是街道辦做了幾十年工作的,對漢水橋街道辦的一些數據如數家珍,“沒有工作,就是連對象都難找。”
她看著陸浩,就等著陸浩順著她的話,接口往下說。
想要陸浩主動安置漢水橋街道的一些人,給這些待業青年工作崗位,這樣也算是給漢水橋街道辦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陸浩明白她的意思,但是卻不主動應下這一茬,而是道,“劉主任,我底下有百貨店,還有飲料廠,工作崗位的確有一些,但是人員卻都安排滿了。”
“這些人大多也都是原來國營單位的職工,菜市場的,還有宏遠飲料廠的,他們的崗位不能夠輕易的變動,糧食局,還有輕工係統的領導跟我打了招呼,而且當初拿下菜市場和飲料廠的時候,也簽了合同,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
陸浩再次將幾家部門拿來做擋箭牌。
這個擋箭牌簡直太好用了。
無論是對付製衣廠的那些街坊鄰居,還是用在劉芬這個街道辦副主任的身上,都非常的好使。
“這倒也是。”劉芬有些頹喪的點點頭。
她的壓力很大。
安置待業青年,就業崗位,是上麵的任務,完成不了的要問責,而且不給安排工作,一個個遊手好閒的,總是愛惹是非,對漢水橋街道辦的工作也有影響。
“不過劉主任,我的生意規模不可能總是這麼大,肯定還會擴張,真要擴張了,肯定需要更多的就業崗位,也就能安排進其他的一些人。”陸浩道,“而且現在商業放開了,允許個體戶的出現,也鼓勵私營經濟的發展,不一定非得去給人打工,可以自主創業。”
他先是拿話堵死了劉芬,這會兒又給了她一個希望。
先讓人絕望,再遞過去一根繩子,對方會感恩戴德。
“陸老板,你這麼年輕就將生意做的這麼大,萬佳百貨店開業的那天我也去了,可那會兒不知道是你開的,你搬到這邊來才慢慢知曉。”劉芬立刻說道,“你是有本事的,就是吃這碗飯的,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大,員工也會越招越多,到時就不是在礄口區開萬佳百貨店了,還要將百貨店開到江城其他的區縣,讓江城市民都能從你的百貨店裡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
在街道辦事處工作,口才一般都不錯。
特彆是這些大媽,打聽消息一流,口才同樣也是一流。
見事情有了轉機,立刻拍起了陸浩的馬屁,旋即,她又露出苦臉,“街道辦也是在幫助這些待業的青年,或者是下崗的人員自主創業,幫著他們尋找生活的出路,賺些養家糊口的錢,但也隻是勉強。”
“而且咱們都是些沒什麼生意頭腦的,腦袋不靈光,開些小攤,生意也不怎麼行,還得是要陸老板你給點建議的好。”
讓陸浩就業崗位,或者給點意見,都能行。
劉芬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這會兒的生意還是挺好做的,江城市裡支持,有不少優惠政策。”陸浩說道,“漢正街就在搞小商品市場,戶部巷也在搞美食,江城市裡支持的力度還挺大的,咱們仁壽路這邊也可以搞些類似的東西,將攤位都聚集在一起,將沿街的店鋪都整頓整頓,進行規劃。”
陸浩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
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的名片,江城同樣也不例外。
黃鶴樓,武昌魚,熱乾麵,漢正街,戶部巷,這些都是江城的名片,不管實際的情況如何,風景好不好看,東西好不好吃,但是提到江城,稍微了解一些的腦海中首先就會浮現這些詞。
作為江城人,彆人問到江城的吃吃喝喝,哪裡可以逛,介紹的時候也會主動提及這些詞彙。
這些詞彙有一些是古來就有的,是曆史名人給予了這些詞彙文化底蘊,加在了江城這座城市身上,再經過的宣傳,便成為江城的名片。
當然,也有很多是江城的相關部門重點宣傳和扶持後,才得以發展,繼而廣為人知。
像是漢正街和戶部巷就是如此。
雖然早就有,但名氣並不是很大,發展也沒有這麼清晰和集中。
漢正街這會兒才剛剛起步。
確切的說,是在78年後,隨著“對外開放、對內搞活”政策的貫徹落實,漢正街一帶企事業單位允許開辦商店,增設商業網點,集體商業和個體商販作為國營商業的補充成分,重新獲得認同。
“能行嗎?”劉芬不太確定的看著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