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九月初六。
早朝。
“太子,朕命你會同兵部與吏部,擬定出征安南的將領及佐官名單,擬出來沒有?”
朱棣端坐在禦座金台之上,朗聲問道。
朱高煦連忙從袖袋裡掏出一份奏本,躬身做上呈姿態,高聲道“回父皇,名單已擬好,請父皇禦覽。”
司禮監監丞昌盛眼疾手快,弓著腰疾步行至朱高煦身前,取走奏本,然後將其上呈給朱棣禦覽。
朱棣打開奏本,開始認真仔細的觀看。
朝堂上,一眾文武官員,皆屏氣凝神,滿懷期待。
畢竟,此次出征安南,乃是撈軍功的大好機會!
大明立國已有三十餘載,可謂是承平日久,想要以軍功封爵,必須得在戰爭中獲取。
帖木兒國不是號稱不下於大明王朝的西方帝國麼?
在大明騎兵與神機兵的攻伐下,在燧發槍與黑火藥炸藥包的震懾下,不還是乖乖把扣留的大明使臣傅安給送回來了!
在文武官員看來,區區安南小國,豈能是大明天兵的對手?
朱高煦奉命會同兵部、吏部,擬定出征安南的將領及佐官名單,乃是一次收攏人心的機會。
他也非常重視這次機會,故而在朱棣欽定曆城侯盛墉為征夷將軍之後,他與兵部、吏部在春和殿開了小會,議定了一批出征將軍及佐官人選。
朱高煦推舉福建都司都指揮同知張輔為征夷右副將軍,西平侯沐晟為征夷左副將軍,兵部右侍郎劉俊參讚軍務,邢部左侍郎黃福、大理寺少卿陳洽供應糧餉。
張輔在前文有介紹,乃此處主要介紹沐晟、劉俊、黃福、陳洽四人。
西平侯沐晟的爵位,是繼承自他同母異父的哥哥沐春。
洪武二十六年,沐英逝世,朱元璋詔命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代鎮雲南。
洪武三十年,刀乾孟驅逐麓川宣慰使,發動叛亂,沐春以征虜前將軍總督滇、黔、蜀軍征討,大破其軍,威震西南諸蠻。
戰後,刀乾孟請求投降,朱元璋認為他反複無常,不許,仍命沐春統軍進攻。
洪武三十一年九月十二日,沐春因積勞成疾而病逝,時年僅三十六歲。
當時新即位的朱棣聞訃訊,賜沐春祭葬,予諡號“惠襄”。
沐春身後無子,故而朱棣下令由其弟即沐英次子沐晟承襲西平侯爵位。
由於鎮守雲南的沐春去世,刀乾孟又圖謀作亂,剛剛即位的朱棣,便任命何福為征虜將軍。
何福統兵南下,擊敗刀乾孟,並將其生擒,招降部眾七萬人,平定麓川各地。
沐晟繼任西平侯後,遇到諸蠻為了搶奪刀乾孟之前占據的屬地而爭鬥不休。
為了平息紛爭,沐晟發兵打服了諸蠻,並奏請朝廷在當地設立三府二州五長官司,又在怒江以西設置屯衛千戶所戍守,麓川地區這才安定下來。
也就是說,沐晟是熟悉山地作戰環境的上佳人選,而且沐晟現在就在雲南,毗鄰安南,讓他統兵南下攻伐安南非常合適。
劉俊為人縝密勤敏,乃是洪武十八年進士,曆任兵部主事、郎中,因其遇事善剖決,為朱元璋所器重。
朱棣入住東宮,秉政之後,於洪武二十八年,奏請朱元璋擢升劉俊為兵部右侍郎。
以劉俊參讚軍務,也是合情合理。
黃福在洪武年間以太學生身份被授為項城縣主簿,後改清源主簿,在二縣任上都立有惠政。
在朱高煦於北平節製軍務期間,黃福被朱元璋升為金吾前衛經曆。
後來,黃福上書論國家大事,得到入住東宮開始秉政的朱棣賞識,奏請朱元璋擢升其為刑部左侍郎。
因此人做事頗有章法,且行事穩重,讓其負責在後方供應糧草也較為合適。
至於大理寺少卿陳洽,乃是一位擁有極強記憶力的才俊。
洪武年間,陳洽因擅長書法被推薦授予兵科給事中。
他曾奉命閱軍,隻要從他眼前一過,他便能記下來。有的人再來一次,總是被他斥退。朱元璋嘉獎他有才能,賜給他金織衣。
其父戍守五開去世,陳洽奔喪。
正值蠻人反叛,道路阻塞,陳洽冒險間道而行,終於背著父親遺骨回來。
朱棣入住東宮秉政期間,因兵部尚書茹瑺的推薦,陳洽被召回任文選司郎中。
朱棣繼位不久後,兵部尚書茹瑺因病致仕,工部右侍郎金忠升任兵部尚書,金忠賞識陳洽的忠勇,推舉其為兵部郎中。
朱棣認為陳洽記性好,讓其任大理寺少卿更能發揮才能,便升任陳洽為大理寺少卿。
朱高煦覺得,讓這位具有超強記憶力的人,配合行事穩重的黃福主管南征軍隊的糧餉,必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原來的曆史上,安南戰事開始時,朝廷命陳洽赴廣西,與韓觀挑選士卒從征。後來大軍出發時,朱棣遂命他參讚軍務,主管糧餉。
此時,朱棣舉起奏本,環視堂上文武官員,朗聲道“太子會同兵部、吏部擬定的這份名單,甚合朕意。”
他放下奏本,負手而立,下令道“著命曆城侯盛墉為征夷將軍,福建都司都指揮同知張輔為征夷右副將軍,率領右軍都督僉事李彬等十八位將軍,會同征夷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分道進討安南。兵部右侍郎劉俊參讚軍務,邢部左侍郎黃福、大理寺少卿陳洽供應糧餉。”
“臣等謹遵聖諭!”
文武官員皆俯首拜道。
待南征軍主要官員議定之後,朱棣重新坐下,命令百官奏事。
於是吏部、兵部、禮部、戶部等各部官員依次奏事。
兩刻鐘後。
待彙報國債發行進度的戶部侍郎夏原吉退下之後,朝堂上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還有人要奏事麼?”朱棣見狀,朗聲問道。
他見堂上無人吱聲,便再次起身,負手而立,望著站在堂上西側班序最前方的一眾宗王,道“朕記得,十七弟常說在京城住不慣,感到憋悶,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