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坤寧殿書房之中。
徐皇後與朱高煦分彆坐在茶案兩邊,還在說著話。
“既然娘不相信,那就當孩兒撒謊了。”
朱高煦不願與徐皇後爭論,於是換了個話題,道“娘,且不說墨巧司出產之物,僅說咱們皇家所用的絲錦。”
“怎麼說?”
徐皇後發現她的思路有些跟不上朱高煦,隻好問道。
朱高煦指著他胸口的錦衣說道“娘,你看這做出錦衣的絲錦如何?”
“咱們禦用之錦,多出自直隸境內蘇州、杭州、鬆江等地,但與其他地方的絲錦完全不同。”
徐皇後這段時間專門研究了各種絲織品,此時說到皇室禦用的絲錦,可謂是頭頭是道。
“咱們的絲錦用料考究,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格調高雅,既繼承了曆代織錦之優良,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之經驗,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已經達到了絲織工藝之巔峰,譽為‘錦中之冠’也不為過。”
朱高煦知道,在後世,南京雲錦代表了華夏絲織工藝的最高成就,濃縮了華夏絲織技藝的精華,是華夏絲綢文化的璀璨結晶。
曆史上,明代時並沒有南京雲錦這個詞,當時進入皇家的緞子稱庫錦、庫緞和妝花。
雲錦一詞,來源於清代道光年間南京的“雲錦織所”,晚清以來始有商品生產,行業中產生“雲錦”的名稱,最早的文字記載出自於民國南京的《工商半月刊》。
由於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鳳其富麗華貴,絢爛如雲霞,故稱“雲錦”,因隻有南京生產,故而稱之為“南京雲錦”。
“娘,古有蜀錦,宋時有宋錦、僮錦,皆是曆史悠久,載譽華夏的名錦。”
朱高煦侃侃而談道“而今咱們禦用的錦,既繼承了曆代織錦之優良,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之經驗,且色澤光麗燦爛,美如天上雲霞,為何不能叫它雲錦呢?”
“你是想把皇室禦用之錦,命名為雲錦,從而推廣全國與海外?”
徐皇後聽出了朱高煦的言外之意,不由得驚歎道。
“不錯!江寧織造局如今已經用上新式紡織機,雖然雲錦製造難度不小,但有上萬織工在,僅一月時間,也足以織出幾十萬塊,供應鄭和在海外貿易,絕對綽綽有餘。”
朱高煦用激動的語氣說道“娘,孩兒受到你織錦的啟發,決定讓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局,向周邊百姓采購雲錦。”
大明開國不久後,朱元璋便設提督織造太監京城一員、蘇州一員、杭州一員,掌織造禦用衣服等事。
這個京城提督織造太監管理的,便是應天府江寧縣境內的江寧織造局。
“這個法子好啊,民間像羅師傅那樣善於織錦的大有人在,如此一來,鄭和所需的絲綢之物,便有著落了。”
徐皇後歡喜的說道。
“對啊,因此後宮眾妃嬪學織錦,便是錦上添花了。”朱高煦接話道。
頓了頓,他忽然起身,走到徐皇後麵前,屈膝跪地,低著頭哽咽道“娘,孩兒知道勸不動你,孩兒隻求娘千萬不要過於勞累,一定要注意修養身子。”
“放心吧,娘又不傻。為了咱的大孫子雀兒,娘也會注意身體的!”
徐皇後輕輕撫摸朱高煦的額頭,眼眶之中已湧現感動的淚水,欣慰的說道“快起來。”
兩個時辰後。
武英殿。
朱棣從天界寺回宮後,便立即派人去喊朱高煦,讓其到武英殿議事。
“孩兒拜見父皇。”
“免禮,坐下說話。”
朱棣側目望向殿門口的李興,說道“你們都退下。”
李興識趣的把殿門關上,領著一眾內侍退了下去。
“你五叔希望俺寬限他兩年,待《救荒本草》編著完成,再出海建國。”
朱棣開門見山的說道“你認為,允是不允?”
“自然是不允。”朱高煦毫不猶豫道。
朱棣道“為何?”
朱高煦道“若允了他,六叔、十三叔等人都找個由頭來請爹寬限兩年,又該如何?”
“哈哈!”朱棣大笑了一聲,然後說道“俺也是這般想的,也是這般回答你五叔的!”
頓了頓,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眉宇間露出一絲愁容道“若強行令你五叔就藩國外,怕是會寒了你五叔的心,有損我與他的兄弟之情。”
“何況,他編著《救荒本草》,於國於民,都是有益之事。按理說,俺應該寬限他幾年,等他把書編完。”
“可他身為老五,若不出海建國,老十三、老十七等人就更不願出海了!”
朱高煦接話道“爹,按照《宗藩條例》初稿,大明藩國的自主權並不小,雖然朝廷對各藩國的軍事等方麵管製嚴格,但實際上各藩國仍擁有極大的權力,代王叔、寧王叔等人不可能不動心。”
“話是這麼說,可出海建國,總歸困難重重,沒有一、二十年的經略,想成為真正執掌一方大權,手握精兵強將,稱孤道寡的諸侯王,不大可能!”朱棣卻道。
他說的正是諸藩王心中最大的憂慮。
諸王倒不怕出海,畢竟大明的海船縱橫萬裡,抗風浪能力極強,遠洋四方根本不在話下。
可諸王害怕他們的藩國還沒有建好,半途卻中毒或染病死掉了。
在如今的華夏人心目中,海外始終是蠻夷之地,大明才是天朝上國。
“爹的意思是,隻要五叔答應出海,諸藩改封一事,便可以順利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