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乾熙元年。
三月初六。
早朝結束後。
朱高煦把吏部尚書蹇義、工部尚書宋禮、戶部尚書夏原吉、內閣顧問兼文華殿大學士方孝孺、內閣顧問兼文淵閣大學士楊士奇喊到了武英殿。
他看著坐在左邊第三序位椅子上的夏原吉,朗聲問道“夏卿,朕問你,如今京師郊外的農民,去年一年的收成折算為銀圓的話,大約有幾何?”
夏原吉思索片刻,恭聲答道“回陛下,大體上農民可分為中農、佃戶、雇工三類,三者的年收入有著不小的區彆。”
“仔細說說。”朱高煦點頭道。
“是。”
夏原吉緩緩道“京郊地區的中農,所擁有的耕田大多在數畝到十餘畝之間,頂多也不會超過四、五十畝。”
“京郊地區以種麥為主,每畝地的麥產量依據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大約在兩石到六石之間浮動,若折中計算,一位擁有五畝地的中農,其年糧食收入大約在二十石左右。”
“根據去年朝廷規定的最低市價即每石麥八錢銀子來算,這位擁有五畝地的中農,去年的年收入約在十六塊銀圓上下,加上麥後種豆,豆後種蜀黍、穀子、稷等作物,以及甘薯、冬薯的種植,一年下來維持一個五口之家的溫飽生活不在話下。”
朱高煦問道“佃戶與雇工收入怎樣?”
夏原吉答道“回陛下,與中農的年收入相比,佃戶和雇工的年收入要低不少。由於受到皇莊低地租的影響,京郊佃戶租種田主的土地,所繳田租基本在三成到四成。”
“若趕上年景歉收,佃戶往往要向銀行借貸,如此便使得佃戶的年收入隻能達到中農的六成或七成,基本上可以維持家裡的正常開支。”
“你說的基本上維持開支,可包括家中有孩童的情況?”
朱高煦再次問道。
夏原吉當即答道“回陛下,這自然是包含的,畢竟隨著甘薯、冬薯的推廣種植,即便是不如佃戶的雇工,往往也能吃上飽飯了。”
朱高煦道“據朕所知,雇工有長工和臨時的忙工兩種,他們隻是單純出賣力氣為田主春播秋收來換取收入,並不能決定如何耕種田地、種植何種作物。”
“陛下了解到的,與臣走訪民間獲取的消息基本一致,雇工收入大體上分為工銀、飲食米、盤纏銀、農具銀、柴酒銀等。”
夏原吉恭聲接話道“把這些收入攏到一起,折算下來,每天的工錢約在五十文錢左右,還算能養家糊口。總體上來說,雇工的年收入比之永樂初年翻了一番。”
“因此,眼下在京郊地區,不論是中農還是佃戶、雇工家庭,除了男丁勞作耕種以及偶爾入城做短工賺取報酬之外,婦女也已開始承接紡織作坊計件付費的布匹、絲綢等手工紡織製品,還有手工製作各種各樣的陶器餐具模型,出售給京郊附近的各家陶器作坊。”
“這些家庭一年下來,除去吃喝以及婚喪嫁娶隨禮等花費,最終也能攢些錢財。尤其是生活在京郊地區的佃戶與雇工,與永樂初年的勉強果腹相比,簡直過上了夢寐以求的日子。”
朱高煦聞言,點頭道“朕以前就說過‘婦女能頂半邊天’,看來已經成為了事實。”
“這多虧了金陵女館二十多年以來的宣揚教化。”
夏原吉恭聲道。
朱高煦頓了頓,看向工部尚書宋禮,問道“宋卿,你可知這京郊附近的工匠,去年的年收入有幾何?”
“回陛下,我大明的工匠有‘官匠’、‘民匠’之分,兩者因從事行業與做工事項不同,收入差距也十分巨大。”
工部尚書宋禮連忙答道。
朱高煦頷首道“且仔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