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朱高煦沒有特地讓禮部挑選黃道吉日。
禮部及六部、內閣等官員也沒有主動提及所謂“吉日”之事。
就這樣,次日早朝,朱高煦宣布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朱棣上尊號。
隨即,禮部尚書於彥昭得到指令,手捧聖旨,躬身走到奉天門外,開始高聲宣讀朱高煦給朱棣上太上皇尊號的詔書。
宣讀完畢。
眾臣領旨,三呼萬歲。
自此開始,大明王朝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帝問世了。
可朱棣並沒有臨朝,更沒有出現在奉天殿之後的謹身殿,而是早早的把鄭和、王景弘、王彥、黃儼、海壽、馬騏等宦官叫到一起,陪他去了京城外的大校場觀看京營將士打擂比武。
文武百官等候多時,不見朱棣臨朝,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陣失落。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即便成了太上皇帝,卻依舊不理朝事,顯然是鐵了心要當甩手掌櫃,把一切政事都交給新皇朱高煦了。
朱高煦繼位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三個多月。
在此期間,他還沒有對六部九卿進行人事調動,甚至連諸子封王之事亦未主動提及,隻是按流程把原太子妃李瑤、才人王綺紅、選侍張月容等人升格為皇後、妃嬪等,確立諸女在後宮位分。
對於朝政,朱高煦秉承著“一動不如一靜”以及“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原則,就像他登極詔書裡說的那樣,很多政令繼續延續永樂年間的舊製,不過是額外再新增了一部分而已。
畢竟,治理百姓或百姓息息相關的政令,不宜經常變動,否則會讓人無所適從。
按照朱高煦的計劃,整頓好京營,把握住軍權之後,再大刀闊斧的改革才有底氣。
“有事啟奏,無事退班。”
康平在朱高煦的授意下,扯著嗓子高聲喊道。
於是,六部九卿眾堂上官,按品級高低,有事要奏的依次發言。
朱高煦簡單處理一番之後,見不再有官員奏言,便起身道“退朝。”
半個時辰後。
京城外的大校場。
錦衣衛、旗手衛、府軍前衛眾將士裡三層外三層簇擁著身騎白馬的朱高煦,一路來到校場。
“父皇。”
朱高煦見到了校場擂台上等候多時的朱棣,連忙翻身下馬,登上擂台,向朱棣行跪拜大禮。
朱棣起身離開座位,大步朝朱高煦走了七八步,扶起後者,用隻有兩人才能聽到的聲音說道“馬騏、黃儼、海壽都到了。”
朱高煦站起來的同時回道“爹,張輔、朱能、陳懋也已經到了。”
“好,接下來就交給你了。”
朱棣拉著朱高煦走向擂台前的觀戰席,並低聲說道。
朱高煦落座之後,康平、鄭和、王景弘等宦官依次上台,伺候在朱高煦、朱棣身後。
“傳魏國公、曹國公、開國公、曆城公、淇國公、成侯、新城侯、寧陽侯登台觀戰。”
隨著朱高煦的點頭示意,康平走到前台,高聲唱喝道。
於是,徐輝祖、李景隆、常繼祖、盛延一、丘福、朱能、張輔、陳懋八位勳臣,先後登上了觀戰席。
“臣等拜見陛下、拜見太上皇!”
眾人作揖行禮道。
朱高煦看向朱棣,示意朱棣說話,但朱棣卻假裝沒看見,朱高煦隻好開口道“眾卿免禮,都入座罷。”
“謝陛下。”
眾人齊聲道。
待八位勳臣落座之後,朱高煦對康平吩咐道“演武打擂可以開始了。”
半個時辰之後。
十二組切磋武藝的士兵恭敬的站成兩排,等待朱高煦的點評。
朱高煦麵露微笑,看向朱棣問道“父皇如何看?”
“我老眼昏花,看不清勇士們的武藝,還是你與眾卿家議一議吧!”
朱棣假裝揉眼睛說道。
朱高煦道“是。”
隨即,他看向徐輝祖等八位勳臣,問道“眾卿家如何看?”
徐輝祖、李景隆、常繼祖、盛延一皆沉默不語。
丘福見他前麵四位國公不說話,他身為此刻八人之中最後一名國公,不得不開口道“陛下,臣覺得還行。”
朱高煦聞言,沒有因為丘福的敷衍而生氣,依舊麵露微笑,對著丘福點了點頭,接著看向朱能、張輔、陳懋三人,再次問道“成侯、新城侯、寧陽侯怎麼看?”
“陛下,不是臣故意掃興,這比鬥確實不甚精彩。”
朱能性格耿直,見輪到他說話,便忍不住直言道。
張輔猶豫道“臣覺得,還算湊合。”
“寧陽侯為何不說話?”
朱高煦臉色逐漸變得陰沉起來,盯著陳懋問道。
陳懋心頭一緊,當即答道“陛下,臣不敢說。”
“為何不敢?”朱高煦追問道。
張輔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陳懋,後者卻不以為意,硬著頭皮答道“陛下,如今京營之中,真正的可戰之士,實在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