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莫雯雯終於冷靜了下來,她開始了不動聲色的思考著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她並沒有主動出現在孩子麵前,她隻是默默的在心裡和自己較著勁兒。
袁小天已經代表莫雯雯去了米國,和軒軒談心勸導。同時,袁小天也號召大姐琪琪、小兒子天天,還有他們其他的朋友們,輪番對軒軒做起了思想動員工作。
但莫雯雯基本沒抱什麼希望,她太知道軒軒的脾氣性格了。這孩子心思單純,而且隻要認準了一條路,那基本上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
從袁小天反饋的情況來看,軒軒與琪琪很多年前就已經知道了張曉光是自己生父的事情。但他們誰也沒有聲張,隻是一如既往的過著平靜的生活。
琪琪在內心是怨恨張曉光的,所以她就算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選擇了視而不見。她就當做這件事從來沒有發生,就當做自己就是莫雯雯與沈玉峰的親生孩子。所以她壓根不會去糾結什麼東西。
然而軒軒卻截然相反。這個孩子的性格十分敏感與脆弱。當他得知這些事情的時候,便陷入了很長時間的糾結與痛苦之中。他開始變得沉默,思緒開始鑽進了牛角尖裡。但礙於莫雯雯的威嚴,他又不敢去向莫雯雯詢問什麼。
為了讓自己的心靈解脫,他開始收集張曉光的資料。通過千辛萬苦的追尋,他終於知道了張曉光的現狀。在深思熟慮之後,他便踏上了這條尋親之路。
當張曉光得知軒軒前來尋親的時候,並沒有顯示出什麼激動的情緒。他早已頓悟,什麼事情都早已看淡、看開了。
張曉光認為這是佛祖那因緣際會的力量,也是一種啟示與安排。於是張曉光也毫無避諱的向軒軒敞開了心靈的大門。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在接觸的過程中,軒軒被這位靈寶大法師所感染,狂熱的陷入了佛學的研究之中。
而靈寶大法師也驚喜的發現,軒軒這孩子慧根非凡,絕對是擁有深厚的佛緣的。
於是一來二去的,他們從有些尷尬的父子關係,變成了亦師亦友的佛門同道。在精神層麵,相互欣賞,頗有惺惺相惜的感覺。
……
再後來,軒軒對佛學入迷太深,提出了要出家的念頭。一開始靈寶大法師是不願接受的,但誰知軒軒出家的決心是如此堅定。
這樣一來二去了很多年,靈寶大法師終於被軒軒的佛心所感動。他雖然覺得這樣不合適,但還是打開了寺門,接納了軒軒。
靈寶大法師也知道,莫雯雯一定會惱火,一定會來質問自己。但出於對佛緣與慧根的愛惜,靈寶大法師還是坦然的接受了這一切。
萬法隨緣,就讓一切隨著妙不可言的因緣聚散,而順其發展吧。
……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向孩子們透露了他們身世的事情呢?
知道這件事情的,也就那麼幾個人。
袁小天不可能;而孩子們徹底離開張曉光的時候也才三四歲左右,應該是沒有什麼記憶的;另外,肖敬雨大叔和高姐也不可能;這一點袁小天也有所反饋,她在米國問過誠誠;
這位肖家大公子也是第一次聽說這件事情,還感歎她的妻子琪琪城府居然這麼深沉。這說明肖敬雨大叔也沒有和他們的孩子透露過這些事。
那麼答案也很簡單了。如果不是張曉光主動貼上來的,答案也隻有一個,那就是沈玉峰告訴了軒軒與琪琪了。
沈玉峰他又是圖什麼呢?莫雯雯真的很不明白。當然有很多合理的解釋;
比如陰謀一點的想法,沈玉峰想用這些家庭倫理的事情,來亂了莫雯雯的心性,好有機可乘。
再比如,善良一點的想法是,沈玉峰內心還是個書呆子型的才子,他按照書上寫的、電影裡拍的那些博愛的主流價值觀,向孩子們說出了真相,讓孩子們有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