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瑁很快便回到了府中,劉焉此時官居太常,掌建邦之天地、神隻、人鬼之禮。
同時由於太常亦負責對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薦舉,故太常又成為培養、拔擢通經學的官吏人才的一個重要機構。
而且劉焉曆任要職,又曾經於陽城山教書,受到當世諸多文人大儒的尊敬。
太常府位於上東門一帶,占地麵積極大,僅次於三公,為九卿之最。
但以劉焉的聲望地位,眾人也並沒有什麼異議。
此時的劉瑁正一邊向劉焉居所走去,一邊在腦海中回憶著關於劉焉的資料。
不過出乎他意料的是,依照三國演義記載,此時的劉焉應該擔任著幽州太守。
在黃巾起義時,劉焉召集義軍,而劉備正是在那時開始崛起。
可是在這個劉瑁的記憶中,劉焉卻從來沒有擔任過什麼幽州太守。
而且當劉瑁知道幽州是漢十三州之一,其長官名喚刺史,而一州之下的諸郡長官才叫做太守時,更是有些莫名奇妙。
也就在這時,劉瑁再度對《三國演義》感到了懷疑。
在劉瑁的記憶中,他的父親劉焉確實是漢魯恭王之後裔。
約在漢章帝年間,魯恭王一支徙封竟陵,而後他們一家就世居在了江夏郡的竟陵縣。
而劉焉在加冠後就開始在荊州擔任官職。
後來因為宗室身份被調往洛陽擔任郎中。
在老師祝恬去世後離職,在潁川郡的陽城山講學教授。
後被推舉為賢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先後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等官,直到兩年前才改任太常。
在這個劉瑁看來,劉焉不僅是一個好父親,更是一個好官。
在劉焉任職期間更是將百姓之事視為己任,直到劉焉在任南陽太守時得罪了朝中權貴十常侍的段珪,被召回洛陽。
先後改任宗正,太常,而劉焉對於如今朝中的景象也十分不滿,經常長籲短歎,為漢室命運而擔憂。
隨著劉瑁的思索,他很快就來到了劉焉的居所,讓侍衛彙報後,劉瑁舉步邁入,一眼就看到了正在閱讀《尚書》的劉焉。
“瑁兒,身體可已痊愈?適才聽聞你出府去了,身體可有不適?”
劉焉望見正緩步進入房間的劉瑁,連忙關切的問道。
劉瑁眨眼一笑道“父親大人放心,瑁如今早已痊愈,現在都已力能扛鼎!”
“哈哈哈,劉瑁啊劉瑁,你小子就是會說話,既然無事,你又來找為父做什麼?”
劉瑁嘻嘻一笑道“怎麼?父親,沒事就不能來找您了,我可是好久沒見到您了。”
“哈哈哈,你小子就是嘴甜,你的兩個哥哥要是有你一般會說話,早就不是現在這個位置了…”
“父親切莫如此說,瑁兒覺得兩位哥哥已經足夠優秀了…”
劉瑁沉吟片刻後,突然道“父親,如今距離我加冠的時間已經不過一年時間了,這近二十年來,跟隨著您東奔西走,我也學到了許多許多,我想在我加冠之前能夠自己再到各處去轉轉,走走,增加一點見識,我曾經聽人說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現在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增長自己的見聞,希望父親你可以答應。”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是誰說的,說得好!說得好啊!瑁兒,你既然有此意,為父十分欣慰,想當年,為父也正是在先後擔任了雒陽令、冀州刺史等職位後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你想要有所成,曆練是必須的…不過如今的世道亂的很…你,可以嗎?”
劉瑁聞言輕輕一笑,語氣雖然輕鬆卻又格外鄭重道“父親放心,瑁兒早有心理準備,這是出行在外必須要承擔的事情,我明白的。”
劉焉聞言沉吟片刻後,輕輕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你便去吧,兒子長大了,爹很欣慰!”
“謝謝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