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六年,四月,曹操在徹底平定幽州,將北方諸郡調度完畢後,隨即命人先後前往孫權與高乾處,意圖聯合兩方勢力,向劉瑁發起進攻。
揚州郡治,武昌。
這裡的武昌並非現在的武漢,而是位於江西的九江市,在孫權改名之前,這裡叫做柴桑。
柴桑地處荊、揚二州界,始皇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柴桑屬九江郡。漢高祖六年,始置柴桑縣,隸豫章郡。到了劉秀之時,一切恢複漢製,便複舊稱。
在孫權力排眾議,決意將自己的中心從吳郡轉移至柴桑後,便將柴桑更名為武昌,同時從豫章郡分出了一部分和自己所占的江夏郡一起更名為武昌郡,意欲在此對抗劉瑁。
武昌縣,州牧府。
武昌以前僅僅是一個縣城,既不是郡治、也不是州治,因此孫權幾乎將武昌重修了一番,從定鼎四年修到了定鼎六年,最近才從吳郡搬移過來。
“徐州彆駕王朗,見過揚州牧。”
隻見一個看上去四十多歲,麵容清臒,鬢發略微有些斑白、身材中等,雙目卻炯炯有神的一名中年文士正在向孫權行禮。
他身著寬大的儒衫,以素色為主,衣擺隨風輕擺,神態淡然,拜見孫權時,不卑不亢,絲毫不見慌亂之色。
“哈哈,當年我兄就與我提過景興兄的大名,還一直跟我念叨沒能留下您這個大才呢!”孫權聽到王朗的名字,一邊起身相迎,一邊哈哈笑道。
原來,此人便是被《三國演義》坑了幾千年的王朗。不管是在《三國誌》,還是《後漢書》中,王朗都沒有擔任過司徒一職,而且也不是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
在正史的記載中,王朗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大儒,本名王嚴,字景興,東海郡郯縣人,年輕時拜太尉楊賜為師,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徐州刺史陶謙舉為茂才,拜徐州治中從事,後升任會稽太守。
可惜的是,王朗在與孫策的戰鬥中落敗,並在逃亡途中被孫策擒獲,但孫策並沒有殺掉王朗,在反複勸降無效後,便將王朗流放曲阿。
再後來,曹操征召王朗,並拜為徐州彆駕、輔佐徐州刺史臧霸,但是臧霸不懂管理,因此此時的王朗已經成為了實際的徐州牧。
若非他與孫家的瓜葛,恐怕曹操也不會派遣王朗來擔任這個使臣的。
“朗奉曹公之命,前來與孫將軍共商討賊事宜!”王朗拱手行禮道。
“哦?曹公所說的賊在哪?昌豨和徐和不是都已經被臧刺史解決了嗎?”孫權望著王朗,疑惑的問道。
“回將軍,我家主公意欲解救被困於長安宮中的漢帝陛下!討伐雍賊劉瑁!還我大漢一個朗朗乾坤!”王朗望著孫權,一字一句,大聲道。
“啊!曹公要伐劉瑁?這……可我妹妹已經嫁於劉瑁,要出兵,這師出無名啊……”孫權故意推脫道。
“孫將軍!你我雙方雖然曾戰於合肥,但如今我們雙方早已結盟,理應守望相助,而且劉瑁的江夏郡如今可是緊挨著您的武昌,您,能安眠嗎?”王朗盯著孫權,笑著道。
“你!”孫權被王朗一句說中了痛處,有些紅溫了……
“將軍!如今我家主公已經分彆遣使去高乾與您這裡,到時你我三方結盟,高乾從並州攻涼州,我家主公從函穀關打進潼關!而將軍則可以趁機拿下荊州,從此長江天險就是您最好的保護!”
王朗的這番話一下子就說到了孫權的心上,而這也確實是他心中所想,若不如此,孫權又為何放棄豪華的吳郡,放棄那被列為候選名單的秣陵(南京),而搬到了除了地理位置重要,其他一無是處的柴桑呢?
“敢問曹公何時出兵?”
“兩個月後,待春耕後,我家主公便會出兵!到時自會有人前來告知將軍!”
“……如此,待曹公西征之時,孫某自會發兵!”
“如此!便一言為定!”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