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半導體行業的推動上,經過柯東亮教授的不懈努力,上麵終於鬆口了,打算創辦一個半導體項目,由計算機研究所牽頭去搞。
如果能搞出來成果,就會繼續大力推動。
如果搞不出來,這件事可能就沒什麼下文了。
柯東亮教授並沒有推諉這件事,隻是他把這個項目的副組長位置,推給了沈秋生。
用他的話來說,你不懂技術沒關係,卻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思路,以及戰略方向規劃。
這在特定時期,遠比技術更加有用,所以這個副組長你必須得當,不然的話,項目說不定要黃了。
沈秋生也是沒有辦法,隻能應承下來。
反正柯東亮說了,自己不需要做太多事情,隻要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方向就行了,就像在天威巨型機研發上起到的輔助作用一樣。
沈秋生之所以沒離開京都,除了被這些事耽誤外,還因為他想到了另一件事,那就是電動車。
在世界科技發展史上,電動汽車並不算什麼高科技,甚至有人說非常的落後。
但沈秋生卻知道,電動汽車之所以被稱作為落後的技術,是因為它被發明的時代,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軟件技術。
等到半導體行業發展起來,有了性能強大的芯片作為基石,各種各樣的軟件技術都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尤其是全自動駕駛技術,這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
國內的油車技術實在太落後了,尤其在發動機方麵,不說不值一提,但比起國外先進技術來說,還是差距挺大的。
技術上的差距,可以通過時間去彌補,去拉近,但在沈秋生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既然知道未來是如何發展的,乾嘛不提前二三十年就開始彎道超車呢?
想搞智能汽車,就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在沈秋生見識的科技中,隻有電動汽車才能做到這一點。
不過電動汽車在他經曆的時代又分成了混動,增程和純電幾種。
沈秋生沒有避諱,把這幾種方式都寫了出來,反正他隻負責指引方向,技術上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就是了。
至於計算機研究所的技術人員覺得哪種方向好,準備主要研發哪一種,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就算最後發現研究方向並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也無所謂,最起碼他們現在開始研發,以後無論任何方向,都必定可以領先其它競爭對手。
這就是沈秋生的目的,先打好基礎,基礎有了,什麼事情都好辦。
所以在半導體項目之外,計算機研究所又搞了個電動車研究小組,沈秋生同樣擔任副組長。
如果換成他剛來京都的時候,可能很多技術人員都會嗤之以鼻,覺得讓這麼個不懂技術的年輕人擔任副組長,還因為他的幾句話就成立兩個項目組,實在浪費人才和精力。
但是現在,沒有人說這話。
自從沈秋生幫助計算機研究所搞定了天威三代巨型機的研發方向後,所有人都服氣了。
什麼技術不技術了,你再牛逼,能像他一樣給出準確的方向嗎?
連柯東亮教授都說過,沈秋生所謂的沒有技術,要麼是故意不想出手,要麼是他隻是不懂實操。
但在理論技術上,整個計算機研究所加一起都不是他的對手。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