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是因為思宗的事找我嗎?”孫承宗和袁崇煥都是崇禎皇帝舊部,伏九朝下意識認為他們是因此而來。
“思宗……”袁崇煥神色很複雜,醞釀了許久開口道:“我原本想像藍玉他們一樣,問問陛下當初為何要那麼殘忍,以淩遲之刑處死我,到底是有多恨?可思來想去,自己的確有取死之道,冤也不冤。現在一切都不重要了,陛下走了,徹底的走了,臨走前彌補了上一世的遺憾,我應該祝福他。”
孫承宗拍了拍袁崇煥道:“你和陛下都想大明朝更好,急則生變,孰能無過?而今大明朝和陛下都成了過往,該放下了。”
袁崇煥點了點頭:“是啊,都過去了。可歎我曾經在禦前誇下海口,五年複遼,原本隻是想寬慰陛下,卻沒料到成了後世笑話。”
實話說,袁都督說這話並沒有什麼問題,哪個武將沒吹過牛逼?是非功過不能以此論斷,不然嶽武穆都能挑出一堆刺。
“天不予時機,枉費我平生。”孫承宗跟著感慨道:“人皇,我們都曾經躊躇滿誌,想要持危扶顛。可最終天不遂人願,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失敗了。”
“是啊,我們跟陛下一樣,都是帶著不甘歸天的。不過現在我們很羨慕他,因為您給的機會讓他不用再背負沉重的枷鎖,最終得以解脫,可以含笑九泉了。”
“是啊,陛下最後一戰風采更勝往昔,既揚了大明朝神威,也給自己正了名,往後世人提起他,至少不會隻記得亡國之君四個字了。”
伏九朝越聽越不明白,這二位到底想乾什麼?道:“時局複雜,難以一言定。身後之事,任由後人說。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不過正如二位所言,過去了,都不重要了。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做的事,請儘管開口。”
孫承宗和袁崇煥相視一眼,前者歎了歎道:“的確有一事想請人皇幫忙。”
“但說無妨。”
“我等聽聞,為對抗異類,太祖欲重建錦衣衛,成祖欲重建三大營。”孫承宗頓了頓道:“兩位陛下的決斷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算是未雨綢繆之舉,將來必有大用。”
“此事我也知曉一二。”
“人皇,我就直說了吧,我們也想加入。”
伏九朝不解道:“以你們的實力,應該不難吧?難道你們想當統帥?”
伏九朝心裡想那可就有點難了,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馮勝,沐英,張玉……陸炳……
“不是,跟打天下的那些名將相比,我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從沒想過當什麼統帥,我們隻想當個偏將,甚至千戶或者小卒都行。”
“那有何難?”
袁崇煥耷拉個腦袋道:“太祖和成祖都看不上我們。”
“啊?”伏九朝更糊塗了,那兩位雖然眼界高,但也不至於這麼高吧?
要知道無論是錦衣衛還是三大營,重建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不可能就那幾個名將,以孫承宗和袁崇煥的實力,即使當不了統領,當個副職也夠格呀!即使當不了副職,當個都指揮、領隊什麼的總沒問題吧?
孫承宗解釋道:“在二位陛下心裡,我等始終是亡國之臣,他們不想看到我們。”
原來如此……伏九朝大概能明白那兩位的想法,簡單來說就是:看著心煩。
畢竟大明朝的根基是二祖耗儘畢生奠基的,他們可都是勞模皇帝,一輩子都沒有懈怠過,對明帝國給予者極高的期望,不說萬歲吧,至少千八百年還是幻想過的,可誰知不到三百年就亡了。
固然過往已矣,固然可以釋懷,但終究心裡還是有道坎,還不如眼不見為淨,所以才不願接納他們。
想明白前因後果後,伏九朝懂了他們的意思,道:“孫太傅,袁都督,此事我會與二祖好好說說,你們等我消息。”
兩人如釋重負,拱手道:“多謝人皇!”
“不客氣,不過我也隻能儘力勸說,成與不成決定權還在二祖。”
“我們明白的,人皇開口要是還不行,就隻能放棄了。”
拜彆兩人後,伏九朝感到頭很大,二祖可都是牛脾氣,不是能夠輕易妥協之人,該怎麼說服他們呢?
要不讓孫承宗和袁崇煥加入戚俞軍?對哦,剛才他們怎麼沒提戚俞軍的事?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