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又稱江左,長江自柴桑(今九江)往建業(今南京)一段的皖江為西南往東北走向,於是將大江以東的地區稱為“江東”,江東之稱始於漢初。
江東隸屬於揚州,下轄六郡,分彆是吳郡(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郡治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南昌縣,今江西省南昌市)、廬陵郡(郡治西昌縣,今江西省泰和縣)、廬江郡(郡治皖城,今安徽省潛山市)。
自東漢起,江東發展成為富庶之地,同時也成為大漢政權的財賦重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軍閥割據混戰,吳郡富春縣孫氏孫堅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升任長沙太守,擁兵自居,成為割據首領。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堅長子孫策,年輕有為,領其父部下千餘人,渡江統一江東,占據江東六郡,曹操以朝廷的名義表孫策為討逆將軍,冊封為吳侯。
建安五年(公元101novel.com0年),孫策被其所誅殺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行刺所傷,不治身亡,年僅二十六歲,臨終前遺令其弟孫權繼位。
孫權為孫堅第二子,年僅十八歲就從亡兄孫策的手中接過了江東大旗,孫權上書交好曹操,被大漢朝廷任命為討虜將軍、會稽太守。
江東孫家雖然取得了江東的統治權,但是江東政權內憂外患、風雨飄零,年輕的孫權麵臨著複雜艱巨的考驗。
首先是內部,江東世家大族對孫氏集團心懷不滿。
由於孫家的家族門第不高、根基不深,並非江東的豪門望族,所以江東的世家大族看不上孫家。另外,孫策統兵平定江東時,采取了鐵腕手段,對於不配合的世家或者士人直接粗暴殺戮,妄圖利用強硬手段迫使江東世族與其合作。
孫策因屠殺江東士族而導致江東世家大族的不合作,使孫氏政權的統治根本無法滲透到基層,統治基礎非常薄弱。
當初,孫策在袁術手下時,還被袁術派去攻打廬江,當時的廬江太守是陸康,陸康在城陷後死去,“宗族百餘人,遭離饑厄,死者將半”。
陸氏家族的悲慘遭遇,與孫策直接有關,甚至是孫策一手造成的。而陸氏為吳郡大族,即後來的“朱陸顧張”四大家族之一,孫策殘害陸康一門,無疑會引發江東各大家族的兔死狐悲之感,共同敵視孫策。
陸康的廬江太守一職,是東漢朝廷任命的,孫策攻打廬江,逼死朝廷命官,是嚴重破壞東漢王朝政治秩序的叛逆之舉。經此一役,孫策在江東人的心目中已成叛賊、聲名狼藉。
後來孫策又渡江進攻劉繇、王朗,劉繇是揚州刺史,王朗是會稽太守,都是朝廷命官,孫策攻打他們,再次扮演了秩序破壞者、非法入侵者的角色,結果隻能更加惡化他在江東世家大族人士心目中的形象。
除了江東世家的敵視外,孫氏家族內部也有野心家虎視眈眈。
最讓孫權要命的,是孫氏家族內部覬覦孫策之位的野心家。孫氏家族人丁興旺,人才濟濟,是孫堅、孫策起家創業的重要倚靠,但能力強的人往往眼光也高,孫氏家族中一些手握重兵的同族,特彆是那些輩分高、資曆深的族人,他們野心勃勃,試圖在群雄逐鹿的曆史舞台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孫策、孫權的堂兄孫暠,時為定武中郎將,在孫策死後,出兵進攻會稽,擺明了是造反,企圖占據會稽後再取孫權而代之。
他們的另一位堂兄孫輔,身為廬陵太守卻與曹操暗通款曲,打算腳踩兩隻船,搞政治投機。與孫暠相比,孫輔的反意還不算明顯,但也是潛伏在孫權身邊的一大危險人物。
除了內部這些不穩定因素外,外部的山越盤踞險地,伺機作亂。
山越是兩漢魏晉時期在長江以南的山區地帶割據的武裝勢力,其中百越部落占較多的成分,所以稱為“山越”。
但實際上,山越之中也有不少江東當地的漢人世家大族,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在東漢王朝的體製內占據一席之地,走上與政府對抗的道路,遂占山為王,實行武裝割據。
這一部分人也稱為“山寇”,有時也稱為“宗賊”,即以宗族勢力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叛軍,其首領則稱“宗賊帥”或“宗帥”。
宗賊在山區割據的做法和山越完全一模一樣,甚至相互聯合,與山越很難區分開來,因此也往往被江東官府視為山越。
山越占山為王,分割了地方的土地與人口,削弱了官府的稅源與兵源,與來到江東搶地盤的孫策很快就發生了正麵衝突。
孫策在經略江東時,主要目標是攻取郡縣城池,尚未來得及將政權機構深入鄉村、山區等基層,所以當時的孫氏政權看起來兵力強盛,但統治基礎非常薄弱。
這些山區、深林等深險之地大多被山越、宗賊所占據,不僅分割了孫權的經濟基礎,而且隨時可能威脅孫權所占據的郡縣城市。
孫權剛剛繼位,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豫章、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山越成為孫氏政權的腹心大患。
就在這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下,年輕的孫權掌管江東,但江東的英雄豪傑分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權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
此時江東張昭為文臣領袖,周瑜為武將之魁,二人認為孫權能夠成就大業,所以傾心擁戴他,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同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
喜歡三國之魏延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之魏延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