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附近的山上,李三妮正和謝二貴嘔著氣。
她的寶貝大兒子居然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
讓小蘭把家裡人的衣服都洗了怎麼就不行了,誰家七八歲的大姑娘,不是這麼過來的。
大兒子要去縣裡,也就去了。
老二和小蘭跟著去乾啥?他們去不要花錢?
要說老二也是個不懂事的,明知道家裡開出來的荒地就少,還要跑出去玩。
偏偏,她如今是一個都說不得了。
他一說,當家的就不高興。
看著眼前的蒟蒻,李三妮發泄般的使勁用鋤頭在上麵刨。
謝二貴看的厭煩,沒好氣的低吼道“李氏,你有完沒完,拿蒟蒻撒什麼氣。”
全神貫注發泄情緒的李三妮,被謝二貴這麼一吼,手一抖,手裡的鋤頭就失去了準頭,刨在了右腳的腳趾上。
“啊?!”
“我的腳,我的腳”
淒厲的慘叫聲在山林裡響起。
一行七人,除了謝薇之外,其餘幾人都一臉興奮看著周邊的一切。
金色的光芒灑滿了整個縣城。
琉璃瓦在陽光下閃爍著點點光芒,街道上的石板被踩得光滑如鏡。
各家商鋪流光溢彩的幌子,在陽光下,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大抵是農忙過了,收成還不錯,縣裡的人看起來比農忙之前更多了。
街道兩旁,小販的吆喝聲、商販的討價還價聲、孩童們在街頭追逐嬉戲,無憂無慮的笑聲,此起彼伏。
“原來縣城是這樣的啊!”幾個孩子的眼睛都不夠用了。
興文感慨“這富安縣,可比咱們原來的隧遠縣要熱鬨繁華多了。”
謝薇道“隧遠縣是邊城,自然比不得這裡繁華,但卻有這裡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他們都帶著差不多的采購任務進城。
所以,他們進城後賣了會呆兒,就直奔事先打聽好的布莊去了。
今天布莊的人很多,他們七個人,甚至都不能一同擠進去。
於是他們商量過後,興文,興武,小蘭三兄妹在布莊外麵看騾車。
謝二貴一家是做足了逃荒準備的,所以,能帶的東西都帶來了。
他們家隻需做三個孩子的秋冬季衣物即可。
確切的說是給謝興文做,他穿小的給興武,興武穿小的再給小蘭。
當然,謝薇穿小的衣服,有一部分也是給了小蘭的。
但這些,自有李三妮操心。
布莊裡麵的客人很多,多了四個小孩,掌櫃的和店小二都沒太在意,隻以為是哪個客人家的小孩。
那些客人,看上去大多也都是普通百姓。
他們挑選的也多是麻布,粗棉布,看細棉布的都是少數。
謝薇他們一行幾人也沒著急要看布料,或者打聽價格。
而是看彆人怎麼買?以什麼價格成交。
待裡麵差不多完成四五筆交易後。
他們對麻布,粗細棉布以及棉花的價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謝薇家也隻需做她們姊妹二人的秋冬季衣物。
至於被褥什麼的,她的空間裡,不隻有彈好的被子。還堆放著不少的細棉布,老粗布和棉花。
再加上她隻會簡單的縫補,並不會做衣服,所以她在布莊什麼都沒買。
而是打算去成衣鋪子裡買現成的。
倒是謝香草一家,因為淨身出戶的緣故,需要購買的東西就比較多了。
她們娘仨,起碼一人要做兩身秋衣,外加一身棉衣。